“27年了,怎么能不想呢!”4月24日10时,在马鞍山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以下简称“马鞍山市救助站”),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陈艮宽时,今年已80岁的陈志海再也止不住泪水,握着儿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7年,为寻找走失的儿子,他不知跑了多少座城市,尝试各种途径寻找,总是失望而归;27年,尤其是逢年过节,想着儿子在外流浪,他对儿子的思念越发强烈。
“感谢民警和救助站工作人员,让我能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儿子。”说着说着,这位耄耋老人哽咽起来,湿润了眼眶。
陈志海是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兴房村人。他和妻子共养育了3个孩子,陈艮宽在家排行老二,小名“二小”。
“因为小时候得过脑膜炎,长大后,‘二小’存在智力上的缺陷,但平日里可以干些农活。”陈志海至今都记得,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七“二小”30岁生日当天,开始了这场纠缠半辈子的噩梦。
“当天干完农活,‘二小’的表姐夫就送他回家了,当时家里没人,不知怎么就走失了。”陈志海回忆道。随后,亲朋好友寻找了一夜依然不见“二小”的身影,一家人心急如焚。
儿子走失后,陈志海不仅在当地警方报了警,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怎奈一直没有消息。在一次寻找儿子的途中,陈志海还发生车祸受了伤,在医院躺了2个月。
“二小”走失后,怎么会来到马鞍山市救助站?这源于一起街头救助。2013年1月14日,为避免严寒天气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造成危害,马鞍山市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街头发现了一名流浪人员,正是“二小”。
通过简单的交流,工作人员发现他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家庭地址,疑似精神障碍人员,随后把他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其间,马鞍山市救助站也曾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救助寻亲工作,但一直未查询到其任何有效身份信息。
2016年,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二小”被落户安置到马鞍山市福利院临时托养照料,并取名“马迎秋”。
今年3月,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刑警大队、霍里派出所民警再次来到马鞍山市救助站对身份不明救助对象采集血样进行检验,并将数据录入至全国数据库。很快,一条喜讯传来……
“4月初的时候,我们接到了东台市公安局打来的电话,经对失踪人员双亲血样采集并比对后,确认‘马迎秋’与东台市失踪人员陈艮宽为同一人。”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林兵介绍道。随后,两地警方迅速联动,尽快办理交接手续。
本约好4月24日6时出发,可激动一宿的陈志海凌晨4时就等在车边。办完接领手续,已近11时,相认后的父子在江苏省东台市公安局民警和村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踏上了回家之路。
“无论有多远,都要找到你”是每个失散家庭的心愿,也是人民警察的信念。自2021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以来,花山公安围绕宣传发动、采血排查、积案攻坚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已成功帮助22个失散家庭找回亲人,实现“团圆梦”。(记者 李斐 通讯员 袁佳 刘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