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派出所民警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恐怕我们一家就不能其乐融融地过年啦。”2023年大年三十晚上,怀宁县刘大姐、李大姐家传来欢乐的谈笑声。和谐的一幕,让人难以想象年前她们还是对“冤家”。
2023年10月,刘大姐与李大姐因琐事吵架,李大姐记恨在心,当日到刘大姐的田中踩踏稻穗,双方产生纠纷。接到报警后,怀宁县公安局民警邀请村干部多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分别与其各自在外务工的子女电话沟通,最终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这是怀宁公安化解矛盾的一个缩影。仅2023年,全县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化解率高达98%,稳控率100%,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步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怀宁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结合实际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排”“调”“防”三字诀工作模式,全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防控质效。
强化“两个融合”,夯实排查基础。与接处警工作相融合。通过对110报警平台、群众来访、信访投诉等工作中暴露的矛盾纠纷进行定期逐一评估、分类和登记,重点关注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可能引发民转刑的疑难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处置并报送相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高效防止各类矛盾纠纷引发恶性案事件的情况发生。与江淮义警工作相融合。全面发动治保主任、乡贤等治安积极分子加入江淮义警队伍,日常工作中由社区民警带领指导江淮义警,围绕矛盾纠纷排查这一重点,实现分工协作、全面覆盖,形成社会化采集与公安基础信息共采共享。今年以来,通过江淮义警排查提供矛盾纠纷线索40余条,为警力及时介入化解提供了先决条件。
依托“两个平台”,疏通调处渠道。完善大联调机制。深入推进“1+4+N”矛盾纠纷大联调机制,即属地党委政府牵头,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包保联系法官、检察官、事权部门、配合单位和属地村等单位参加,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依托大联调机制,化解疑难纠纷56起。做活警民互动平台。依托“警民议事厅”平台,拉近民警与辖区村民距离,实现线上线下零距离倾听群众意见、接待群众来访。针对村民提出的征迁、家庭纠纷等,联合村(社区)责任人员开展实地化解,实现矛盾就地解决。
紧盯“两个环节”,提升防控质效。强化事中严控。针对未化解的矛盾纠纷,要求社区民警建立“一事一档”,全力稳控化解。如一周内仍未解决,实行所领导包案和每周会商制度,跟踪矛盾纠纷化解进度,直到事件最终调处。在此过程中,严密关注当事人动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防止纠纷进一步激化,保证事态稳控。强化事后回访。梳理警情中关于家庭纠纷、征迁纠纷、薪资纠纷、合同纠纷等特殊群体的警情,组织调解人员对当事人进行事后回访,及时掌握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动态,解决遗留矛盾,巩固调解成果,防止出现矛盾纠纷反复甚至升级。今年以来,共回访当事人3100余人次,回访率达100%,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通讯员 方圆圆 胡正阳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