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处在服务群众第一线,既是检察机关为民服务的“窗口”,更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在舒城县人民检察院,就有这样一支办案团队,别看他们只有一名检察官、一名检察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却精心打造出“暖心驿站”控申检察品牌,以贴心服务暖百姓心窝。
诉求回应有速度
群众既然来信访,大多都带着不服和怨气。耐心倾听,细心调查,将心比心处理便是舒城县检察院控申办案团队的三大“法宝”。
为正确履行检察机关监督职责,团队人员坚持“办信就是办案”的理念,对群众来信实行专人接收、保管,建立群众来信办理台账,对每一封群众来信逐件登记、分类处理,做到日清日结、随办随回复,探索建立了控申部门与本院其他业务部门,以及与县纪委监委、公安部门点对点、人对人的案件办理跟踪联络机制,用心落实“群众信访无小事”。近三年来,该团队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392件,致力于畅通沟通渠道,搭建了检民之间的“连心桥”,辨理说法,打开信访人心结,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我们控告申诉部门的干警,既要提升回应群众信访诉求的法律素养,更要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的初心。”负责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第五检察部负责人周保和介绍,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舒城县检察院推行院领导包案和直接办理群众信访件,所有信访和案件均进行了评估和处置,所处理的信访和案件均实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率、二次程序性回复率以及三个月结果性答复率三个100%的目标。
化解矛盾有力度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舒城县检察院高度重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集检务大厅、律师阅卷室、律师接待室(听取当事人意见室、和解室)、检察长接待室、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室、12309平台管理室、公开审查(听证)室等19个功能室于一体的检务工作区,进一步优化接待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身心接触距离。
走进检务工作区,在门卫室、控申工作区,实行统一控告申诉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告示,将检察机关控申受案范围、来访须知、《信访条例》、司法救助、国家赔偿办理流程图等规定上墙,在显眼处张贴“温暖控申”标志,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在接待场所配置书写台、纸、笔、雨伞、以及储存柜,满足信访人员基本需求,为来访者营造舒适温暖的信访环境。
“我现在理解了,感谢检察机关上门工作,我愿意息诉罢访。”对于陈某来说,检察机关的多次沟通和上门听证终于让他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此前因为家庭矛盾纠纷,陈某多次信访申诉,并来到舒城县检察院要求立案监督。详细了解情况后,承办检察官耐心释法说理,并邀请办案民警、律师代表、所在镇政府代表人员等共同上门进行听证。经过耐心的释法说理和引导换位思考,陈某当场表示愿意息诉罢访。这也是舒城县检察院对重大信访案件探索开展的首例上门公开简易听证。
2022年以来,该办案团队累计开展公开简易听证49次,提高了检察机关办案透明度,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源头,以诉源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救助有温度
控告申诉工作既是检察机关对外服务的前沿窗口,更是司法救助的最后一道环节。在实践过程中,该团队积极创新救助方式,变“单一经济救助”为“多样救助”,形成了以检察机关先行救助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国家司法救助模式。
小玉(化名)是一名未成年人,因遭受性侵害造成轻伤二级,且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继续治疗。在办理小玉的司法救助案件时,检察官注意到,其父母均是残疾人,家庭系贫困户,无任何经济来源。为切实帮助小玉,在六安市检察院的牵头下,检察官们驱车500多公里赶赴小玉在湖北省孝感市的住处,对她的家庭情况进行了细致地调查核实,对及其大伯的监护能力进行确认,为其现场办理司法救助申请。同时,主动联系孝感市人民检察院,建议孝感市检察院未检部门对小玉进行后续心理疏导。随后,承办检察官还走访了小玉所在学校、村委会,与村干部和当地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交流,争取多渠道救助。目前,孝感市检察院未检部门已将申请人小玉纳入重点救护关注人群,小玉所在学校除免去学杂费外,还专门安排教师重点帮扶小玉。
伤害无情,司法暖心。近年来,舒城县检察院控申团队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6件,救助120余人,发放救助金149万余元,以实际行动传递“检察温情”,获评“2020年度全市基层院建设工作品牌”,两起司法救助案例被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评选为典型案例。(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