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巧借微信工作号化解纠纷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5-09 14:27:51

7名家长分别起诉教育机构,要求退还补课费用。4月底,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泉山法庭收到这7起案件,法官借助微信工作号建立诉讼群,统一指导诉讼材料准备、定时跟踪告知诉讼流程进展,仅用两周时间,就帮助家长拿到案款。

被告是淮南某课外教育机构,7名原告在被告处为孩子报名珠心算课程,后因经营不善,该教育机构闭校停止授课。7名原告多次联系被告处理未上课程退费问题未果,只得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还课程费用并支付违约金。

这一系列案件仅接到7名家长起诉,但据家长反映,家长维权群里有100多人。法院判断做好这7起案件的审判调解工作,对后续案件的解决具有良好示范作用,若调解工作做得好,一方面能帮助家长尽早拿回钱款,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纠纷从诉前阶段就能解决。

基于上述考虑,承办法官处理该批案件时格外费心。接到当事人诉讼要求时,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利用微信工作号组建家长诉讼群,在群内为家长提供统一诉讼指导、诉讼流程跟踪告知、沟通案件调解意见、案情信息核对等服务,尽最大可能减少家长来回奔波之苦。此外,收集完诉讼材料后,承办法官多次联系、约见被告,向被告释法说理。最终,被告承诺一周内退还案涉7名家长课时费用。在签订调解协议当天,被告如约将案涉款项转入各家长账户。调解结束后,法官单独留下被告,明确告知诉讼风险,劝说及时退还其他未诉讼家长课时费,并表明法院会持续跟进该批案件后续进展情况。被告表示回去后一定及时核实账目退还相关费用。

据悉,自泉山法庭4月初推出“微信工作号”举措后,已有数十名案件当事人、代理人通过扫码验证添加“法官微信”,并通过微信工作号办理诉讼咨询、案件调解、诉讼费缴退办理等业务。此次微信工作号的应用不仅高效便捷地帮助7名家长拿回课时费用,同时也为类案的处理做出积极“示范作用”。(记者 唐欢 通讯员 潘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