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东南,襟带江淮”。宣城位于皖南,地处“长三角之心”,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协力推动跨区域企业合规工作,形成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合力,近年来,宣城市检察机关锚定区位优势,依托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涉案企业合规跨区域协作模式。
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宣城市检察机关立足各项职能,积极探索司法协作新模式,先后出台了《宣城市检察机关服务“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宣城市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提供坚实制度支撑,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用工难和涉民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经营活动难等问题。
为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掷地有声、落到实处,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检察长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一体化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主动服务“一地六县”“长合区”建设,助推宣城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随后,宣城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出台方案,将“积极探索开展异地企业合规”等相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市检察院各内设机构,确定具体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令响身动,宣城市检察机关深入探索涉案企业异地合规实质协作新模式。
企业注册地、经营地、犯罪地分离,如何打破跨省企业合规区域壁垒?如何破解异地涉案企业合规启动难、监督难、验收难等问题?
这份“考卷”,宁国市人民检察院和郎溪县人民检察院作为主动发起协作的“委托方”和配合协作的“受托方”,分别结合不同案件办理给出答案。
近期针对一起涉商标侵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宁国市检察院一方面针对商标专业性问题,通过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论证,主动对接联系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做侵权企业及被侵权企业的工作,通过“线上调解”方式促使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妥善办理了案件,帮助被侵权企业挽回损失数百万元。
同时,宁国市检察院还对侵权企业负责人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针对该企业启动了异地协作监管合规模式,主动向其所在地常州市检察机关制发了跨区域检察协作委托函。
常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协助宁国市检察院完成企业合规整改情况的监督和考察,并共同完成监督评估程序。期间,宁国市检察院还积极邀请法院参与,共同探索为涉案企业提供“配套式”异地企业合规方案,逐步由过去的“检察主导”涉案企业合规模式向“法检协作”模式转换。此外,结合该案异地协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检察机关及时梳理总结经验,反向推动双方协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时,由于企业所在地为郎溪县,帮助涉案纺织企业合规经营一时遇难。为实现更好地办案效果,该院主动联合郎溪县检察院,对案涉企业进行跨区域的合规考察。两地检察机关打破地域壁垒,充分共享合规信息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跨区域协作合力的同时,还就涉案企业跟踪回访工作开展了持续合作,共同写好服务民企“后半篇文章”。
在郎溪县检察院的支持帮助下,该企业成功通过合规验收评估。两地检察机关还签署《关于涉案企业异地合规协作配合工作的框架协议》,就协作程序、协同开展社会调查、落实第三方机制、协作开展合规听证等方面作出全面细致且可实操的规定,有效解决了两地检察机关在异地企业合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把单个涉案企业合规的经验应用于全行业治理中,两地检察机关还联合产业园区所在镇政府机关共同对园区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摸排,最终为该园区企业制定了《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创建指引》,汇编了一系列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两地检察机关联合行政机关在该园区还召开了企业合规指引发布会,并开展了法律知识讲座,就汇编内容进行了解读,更好地帮助更多企业依法守规经营。(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