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5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我省通过建平台、抓攻关、强主体、促转化等举措,着力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科技厅副厅长武海峰介绍,我省在重塑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工作中,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予以倾斜支持,重组“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等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20家,有效集聚了人才、设备等各类产业创新资源。
同时,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瞄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所需,精准凝练科技攻关指南,2023年,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7个,安排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资金超过1亿元,在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建设行动,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培育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1145家、高新技术企业180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3家、上市高企4家、科技领军企业2家。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省按照“达标即准”原则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了规模150亿元的天使基金群和风险资金池,开展了安徽“双创汇”“长三角高校院所行”等系列活动,促进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对接合作。2023年,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