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5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推进“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2021、2022年连续突破3000亿元和4000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612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其中光伏制造业营收超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介绍,我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协同推进,用全产业链的理念谋划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同时,先后制定出台若干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编制产业链图谱和“双招双引”路线图,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任务和保障举措。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迭代更新较快,为此,我省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持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健全“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自主创新成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场景要素对接。
着眼强链补链延链,我省制定招引目标清单,积极吸引优质项目、高端人才、企业总部在皖布局,2023年落地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
在强化金融赋能方面,我省坚持深化政银战略合作,与工商银行等9家省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2023年,银行授信7472亿元、同比增长118%;发放贷款1959.7亿元、同比增长68.4%。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举办产业银企对接会,合作银行与285家链上企业成功签约,总金额1450亿元。构建产业基金体系,打造总规模400亿元母子基金矩阵,组建完成120亿元规模的主题母基金,已立项子基金13支,总规模210亿元,储备项目168个、拟投资130.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