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5月17日,宣城市残联发布了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据介绍,2023年宣城市深化残联改革,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残联组织为主体的残疾人服务网络。推动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活动开展。组织对全市8.3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进行入户调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140余万元专项用于慰问困难残疾家庭。8.3万名持证残疾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均实现“应保尽保”,4.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参保补贴。2023年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7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946.8万元,共惠及31915名困难残疾人和41969名重度残疾人。
为落实残疾人服务“民声呼应”工作机制,宣城市残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建立宣城市独居残疾人走访联系工作制度。该制度主要针对全市范围内无直系亲属或直系亲属不在一起生活的独居残疾人,由属地村(社区)两委明确专人为走访联系人,走访联系人每周至少上门探视1次。对直系亲属不在一起生活的独居残疾人,走访联系人还将督促提醒残疾人的直系亲属经常性联系和探望。对独居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求助,走访联系人第一时间到场提供帮助。按照自愿申请原则,对有需求的独居残疾人,通过安装远程视频、一键呼救器等措施,加强对其日常生活状况的监测。走访联系人根据监测预警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并及时处置。
宣城市残联还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2个培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完成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672人,完成个人创业补贴577人,阳光大棚83个,扶持辅助性就业机构12个。全市474家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1642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宁国市通过重引导,营造残疾人就业良好氛围,持续稳定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该地有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31家,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622人,其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占安徽省10.8%,安置残疾人数占全省9.9%,另有210余名残疾人已从企业退休,享受职工社保待遇。(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