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在历史洪流中映射时代体察
来源:施维奇 阅读量:10000 2024-05-27 15:18:02

□施维奇

根据陈延武先生同名著作改编,话剧《万水朝东》从统一战线的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水乳交融的生动故事,展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历史根基、时代体察和创造智慧。

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被反复书写的艺术选择,史诗般的全景呈现,也是其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万水朝东》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全方位展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为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精诚合作、艰苦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党的统一战线建立发展的角度,将历史行进中的各民主党派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予以生动呈现,以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轨迹折射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投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内在逻辑,这是《万水朝东》最为突出的舞台实践,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带来新的视野。

《万水朝东》展现出的历史厚度和深沉的思想底色,让整场演出引人入胜,触发共情和深思。我国主要的民主党派,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在血与火的斗争洗礼中,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从同情、支持到信任、靠拢,经历了反复的权衡比较和长期的思想博弈,甚至付出血的代价,才逐步领悟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最终历史性地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话剧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

“车站迎接孙夫人”那一场景,更像是浓缩的象征。借用对白、剧中人物意识之流,从辛亥革命与多党制的失败,民主党派产生和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破产,党派大发展和新政协会议召开,深刻地反映出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郑重选择多党合作,在政治上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决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自身发展。这时,毛泽东主席和蒋介石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蒋说,你是看我笑话吗?毛主席说,不会。要是你来一起迎接孙夫人,那就完整了。历史的车轮缓缓进站,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说:“我们首先要记住,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们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并进而指出:“为人民而设的政府形式必须为人民所乐意接受,或至少不是不乐意到对其建立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持续下去所必要的事情;以及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能实现其目的而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万水朝东》让观众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从历史进步所遇到的特殊困难中寻出,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

响应五一口号,是全剧高潮。1948年春,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上已陷入全面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4月30日发出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即为“五一口号”。五一口号精髓是协商民主,具体是协商建国。通过话剧深情的演绎,把那种生死与共展现得起伏曲折,让人看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并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在致力于中国民主发展的时候,为什么应当也必须拥有和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也就理解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为什么必须予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主题宏大厚重,是随人物命运的起伏,情节冲突、发展,徐徐铺陈。话剧通过九一八事变、七君子事件、重庆谈判等一系列事件,推动剧情发展,引导观众走进历史深处。从深夜奔走上海里弄的救亡呐喊,到黑暗统治下“是人走开,是鬼进来”的痛苦呻吟;从“老天劈错人了”的诅咒到当面追要字帖;从“不够朋友”的怒斥到一杯清茶“为人民服务干杯”,在对历史的把握和展现上,深入展现那些历史瞬间和细节,更多地突出思想斗争和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来展现其复杂性,塑造了一批立体丰满、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元。《万水朝东》还挖掘、披露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许多以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人和事,更丰满地还原历史血肉。黄炎培、张澜、沈钧儒等众多历史人物,也有着丰富情感和复杂心理变化,他们的命运走向与时代发展交织在一起,以个体映照群体,以情感折射信念,是对那段革命历史故事的高度凝练和艺术转化。

简约多变的写意舞台,蒙太奇的架构手段,多媒体方式打造历史场景,以及精致细腻的语言和力求创新的叙述表达,巧妙地营造出历史时代氛围,同时服务于演出的主旨情感表达,使得剧情节奏紧凑,不仅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也有效地传递了话剧想要表达的紧迫感和历史的严肃性,极大地增强了话剧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也意味着过去的历史就活在现在之中。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回答黄炎培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遵循历史规律,勇于使命担当的历史自觉。正如主题曲所歌唱的:“征程万里,岁月峥嵘/你海纳百川迎来万水朝东/初心不忘,国之大者/筑起新时代的梦想永续奋斗。”《万水朝东》在纪念与回顾之中,也浓缩了时代体察。

其实,话剧中还写了另一场“窑洞对”,饶有风趣,内蕴深刻。那是国民党军攻占延安,蒋介石参观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震惊其“如此简陋”。蒋介石问延安杨老汉:你以为毛泽东还会回来,会得天下?杨老汉说:咋就不能呢!听说他们互称“老毛”“老杨”,蒋介石又说:如果毛泽东得了天下,你喊老毛他还答应,我就真佩服了。蒋介石和延安杨老汉的这场“窑洞对”,是基于真实历史细节之上的艺术提炼,不仅展现了两个政党的理念和对待人民的态度,而且直指人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