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莹)新起点,新愿景。6月6日,合肥公证处揭牌成立。据悉,这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公证机构。
根据合肥市编办印发的《关于市司法局所属事业单位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撤销合肥市中安公证处、衡正公证处,整合设立合肥公证处。合肥公证处为市司法局所属正科级公益二类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67人,其中执业公证员25名(一级公证员2名,二级公证员4名,三级公证员8名),实习公证员4名,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承办大型、疑难、复杂的公证事项。
焕新出发的合肥公证处将聚焦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证服务需求,推行减证便民举措。对继承公证中80岁以上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材料、一般事务性委托和小额遗产继承公证涉及的部分证明材料,申请人可以不再提供,以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公证。积极开展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全面实施公证服务“365天不打烊”,为群众幸福感“增温加码”。
对部分公证事项,合肥公证处将减免费用,节约当事人办证成本。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因公牺牲、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遗产继承,80岁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的,均免收相关公证服务费用。对办理与领取抚恤金、劳工赔偿金、救济金、劳动保险金等有关的公证事项,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申请办理关系民生的基本公证服务事项,将按照不低于50%减免公证服务费用。对因减灾救灾、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政府重点工程、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公益事务办理的公证事项,所涉公证服务费用也采取相应的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