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深入开展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探索创新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监管手段,依法查办一批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省生态环境厅决定公开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发现自动监测数据长期恒值、低值、超标数据突降、自动监测数据与行业特征不符等类型异常线索,依法精准打击的典型案件。
今年2月,芜湖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巡查发现,安徽无为现代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废水总排口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自动监测数据出现超标以后,工作人员进入自动监控站房操作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数据超标突变为不超标。经进一步现场调查,该公司治污设施老化,难以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现场负责人采取关闭水质自动采样器,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插入盛装低浓度水样的塑料瓶中的方式,篡改自动监测数据,实现自动监测数据“虚假达标”的目的。
3月7日,芜湖市生态环境局以涉嫌犯污染环境罪将案件移送无为市公安局立案侦办。据了解,城镇污水处理厂是重要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出水水质直接或间接影响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本案中,执法人员充分运用非现场监管手段,紧盯数据连续超标后陡降的不正常现象,及时挖掘问题线索并分析研判,在开展突击检查前就先行固定证据,确保案件快速侦破,切实做到优化执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