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青砖黛瓦点缀其间;老井古树,诉说着历史与光阴的故事……这就是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走进这座千年古村落,仿佛置身于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古画之中。
老田村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古民居、古宗祠、古巷道、古井、古石桥等众多文物古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也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作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老田村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聚焦文物古建保护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盘活闲置民居,吸引文旅业商家入驻,实现了“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型。此举不仅让传统古村落再次焕发新活力,更成为了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助推器”。
保护修缮 文化遗产留下来
漫步老田古巷中,青石板路回响着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这座古老村落的独特韵味。老田村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古老与质朴,更在于当地对古村落、古建筑以及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与保护。
“在古建保护中,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在对各类文物古建修缮之前都会咨询老一辈村民,将他们对古建筑原始形态的描述作为保护和修缮的依据。我们还聘请了专业团队制定修缮方案,并请文物部门和省市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把关,确保最大化保留文物古迹的历史风貌。”九华乡党委副书记吴松说。
在老田村,保护文物古建不止是政府行为,更是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老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朝华介绍,2016年,村里就成立了老田古村落保护发展协会,由退休干部、乡贤、老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同为古村的保护和古建修缮建言献策。
记者注意到,该村的古建筑共有40余处,基本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近年来,老田村按照“加强管理、有效保护、永续修缮”的总体原则,编制了《池州市九华乡老田吴村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乡村两级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对吴氏大宗祠、池阳书舍和朱家大屋等14处文物古建进行修缮,并以古建为基,成功打造了老田吴氏家风馆、梅诗百首展馆和古家具、古陶展览馆等一批现代文教场所。
“我们邀请了百位书法家誊抄老田吴氏名人吴襄的梅花诗,借此提升村民的自豪感和光荣感。通过修复吴氏大宗祠,建立吴氏家风馆,让村民的心再次凝聚起来。在吴氏家风文化的熏陶下,极大地改变了老田村的民风,对于后续老田村千年古村落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吴朝华说。
文化搭台 美丽乡村飘古韵
在老田村的古石桥边,一座古朴的琴舍悄然伫立。门前,一块木质牌匾上镌刻着“古琴文化体验馆”的字样。
汤可义是这家琴舍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初到这里,就被九华山深厚的禅文化和老田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开办了这家“古琴文化体验馆”,旨在弘扬古琴文化,传承非遗技艺。
走进体验馆,面积不大,但被巧妙有序地分成了三个功能区,左边是古琴制作间,右边是弹琴授课处,中间是来宾接待厅。每到周末,体验馆内便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员济济一堂。他们围坐一起,探讨琴史,聆听琴音。
“以前这里是一栋老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得破败不堪。前几年村里将其修复改造,并邀请汤可义先生来我们老田村开设古琴公益班,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近古琴,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吴朝华介绍说,公益班自开班以来,吸引了50多名古琴爱好者前来学习,每月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人。
据了解,近年来老田村将人才引进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外引内育”上下足了功夫,依托当地特有的文化优势,利用古建筑、古民居等资源,以“古民居租赁+合作开发”模式为主线,吸引手工艺人、创意企业、非遗传承人来此打造文旅新业态。截至目前,已引进古琴制作传承人、中国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师等多领域高端人才聚集老田。同时,汇聚多方力量,组建起“扎龙”“舞龙”队伍,让起源于汉代的老田“兄弟板龙”重现世间。
“我们带给游客的不仅有传统建筑之美,更有沉浸式的工艺体验。”吴朝华说,通过与游客互动,让传统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今后,村里还将嵌入数字化等新技术元素,布局餐饮、文创、茶道等业态,打造独具古韵特色的美丽乡村。
文旅融合 乡村百姓富起来
“老田花花音乐节,今晚7点,不见不散”“老田花朝节,就等你了”“今晚,九华戏苑《莲花庵》粉墨登场”……每到夜幕降临,老田村便热闹了起来,音乐、舞蹈、美食,游客们尽情畅玩,乐在其中。
“现在来我们九华山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留住游客,我们推出了‘九华戏苑’‘花花音乐会’‘相亲会’等特色项目,为游客提供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吴朝华介绍,老田村每年还会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开展文旅消费季、旗袍摄影展、花朝节、晒腊节等文旅活动,今年以来,现场累计参与人数超10万人,网络直播观看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游客的持续增加,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2022年,老田村成立了聚金沙文旅村级联盟,盘活闲置民房10余栋,成功引进善本手造、老田老酒、老田家宴、古瓷咖啡、汉服馆、老布鞋等20余户商家入驻,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近80万元。
与此同时,老田村通过实施玉带河沿线环境整治、古迹修复和景观亮化工程等,为民宿产业提供完善配套。此外,该村积极引导群众自主经营茶艺、土菜等业态,带动群众增收600余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文物古建保护和修缮,加强文旅项目和高端人才招引入驻力度,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民宿、茶艺、娱乐等业态,做强‘九华戏苑’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绘就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谈到未来,吴朝华信心满满。(通讯员 吴俊杰 刘丽萍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