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张震)“往后你们可以好好经营了,这么好的场地不能说废就废,太可惜了!”两个占地1000平米的现代化羊舍前,庐江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邢亚东对羊舍主人陈某与马某说道。
7月4日,记者从庐江法院获悉,该院成功化解了一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既为原告要回了逾期租金,又使被告得以续租土地,让弃用7年的羊舍重新恢复生产。
土地承包引纠纷
2009年10月,苏州人陈某与马某共同创建了山羊养殖公司,并在庐江县白山镇鸡鸣村租赁某村民组承包的25亩土地用于养羊,约定租金每亩300元,租期20年。可支付了8年租金后,两人逾期租金一直拖欠未付,羊舍也停止生产。2023年9月,村民组经多次讨要无果,遂诉至法院,要求两人支付拖欠的4万余元租金,并解除产业联租地协议,返还土地。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邢亚东认真分析研判案情,认为这起纠纷虽然标的不大,但事关村民集体利益,需综合考虑合同违约、土地流转等各项因素,因此要妥善处理该纠纷,努力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充分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对案件化解有了大致方向,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可由于原告无法提供两被告真实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承办法官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被告二人,送出的传票、打出的电话、发出的短信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2024年4月2日,得知被告陈某的亲戚在当地看护厂房,承办法官又来到鸡鸣村,试图从其亲戚处寻找突破口,可其也不愿配合,拒绝提供相关线索。
送达路一波三折
为切实保护村民合法权益,4月27日,承办法官决定前往苏州走访调查。
根据被告身份证信息,承办法官来回往返于两被告辖区公安局派出所和街道社区,却被告知该住所地早已拆迁,无法上门送达。后经多次辗转打听,终于联系到被告陈某的妻子和马某儿子,并联系上了陈某。可电话中,陈某完全不愿配合法官调查,声称此事与己无关,便草草挂断了电话,案件线索戛然中断。
回到庐江后,承办法官没有放弃,并以两被告妻子和儿子为突破口,劝告二人要积极面对问题,不能一味地逃避,原本标的并不算大,积极沟通才有利于纠纷矛盾的解决。
最终经过法官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电话沟通,被告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配合法官调解,并坦言由于经营不善,羊舍效益下滑,并非恶意拖欠租金,实在是资金周转困难才无奈停产。
冰释前嫌再续租
在综合考虑双方利益诉求后,承办法官以双方原本是良好的合作互惠关系为切入点,与原告进行沟通,将对方公司实际经营困难进行反馈,同时向被告分析利弊,释法析理,希望被告二人能诚信经营、合作共赢。
经过法官耐心疏导,原、被告双方最终互谅互让,解开了误解,就租金的给付问题达成一致,两被告当即支付了拖欠租金。
经济运行形势的逐渐转好与法官热情悉心的调解,让两被告重拾了重整旗鼓的信心,两人又表示,希望可以继续履行当初的约定,续租至2029年,重新启用羊舍及设备,恢复生产。承办法官继续居中做工作,最终村民组同意继续合作,两被告第一时间便以银行转账的方式给付了6万余元的续租租金,并在村委会成功备案。
由于两被告远在外地,承办法官一直通过电话联系二人。直到矛盾彻底解决,承办法官翻开通话记录,才发现双方已打了100余通电话。
6月20日,两被告回到养殖公司。鸡鸣村村委会内,村民组组长签字捺印确认了撤诉申请,在承办法官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该起纠纷得到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