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湖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守“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使命,聚焦民生热点问题,以“五新”提质计划为抓手,依法能动履职,为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党建引领 拓宽服务大局新格局
始终以党建引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积极打造“检察蓝护航生态绿”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以“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为支撑,守护青山绿水。谋划推动党建品牌,组织党员先锋队对长河、黑河、方洲水库、花亭湖等水域岸线存在影响堤防稳固、危害行洪安全及水质问题进行排查。联合岳西县检察院、河长办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专项巡查活动,推动“上下游”“左右岸”一盘棋治水。近年来共开展相关排查巡查19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2份。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为契机,促进生态文明,服务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宜居乡村。该院成立以第二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的办案小组,前往15个乡镇开展古树保护巡查工作,就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情况进行排查,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3份。
数据赋能 激活守护民生新引擎
紧紧抓住数字检察为民司法这一“新引擎”,借助大数据多维度守护民生民利,跑出法律监督“加速度”。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应用大数据监督系统,为外卖平台装上“智慧大脑”,发现县内外卖平台违规行为预警58条,协同相关部门对19家线上店铺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切实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利益和食品安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碰撞比对,精准锁定7家网络店铺销售不合格品牌干粉灭火器至该县辖区内,协同相关部门对2处使用不合格干粉灭火器进行整改,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困难群众住房有保障。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类案监督模型”,协同相关部门对87户困难群众完成重新摇号配租,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守正创新 发掘社会治理新视角
始终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造福一方”为工作目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全县商品混凝土市场治理。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县内存在销售不合格预拌混凝土情形,及时牵头召开“府检联动”工作会议,督促相关部门对全县商品混凝土企业进行全面摸排,依法关闭非法生产商品混凝土企业1家,依法整顿11家。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有力遏制非法盗采砂石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针对“蚂蚁搬家式”盗采河砂问题,通过提起诉讼、检察建议等方式,有效保护国有矿产资源安全。对盗采长河河砂相关的非法采矿罪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提起民事公益诉讼40件,法院判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修复费用等184万余元。依托“路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全力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针对该县3000余条农村公路临崖临水急弯陡坡路段较多的实际,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守护农村道路安全”专项行动,督促相关部门设置安全警示标志9块,修复道路8处,改造危桥1座。
能动履职 探索公益保护新领域
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认真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书写好为民服务的新时代“答卷”。聚焦重点人群。针对未成年人被性侵、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等问题,依法发出检察建议13件。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据监督模型,依法督促相关部门补征残保金,已追缴20余万元。聚焦重点领域。制定《太湖县人民检察院食品药品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的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和乡镇主要商超、中小学以及村卫生室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发出检察建议10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件。聚焦民生突出问题。推动召开全县寄递行业电子运单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调查,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
完善机制 紧密合作凝聚新合力
充分围绕公益诉讼内部办案程序和外部协作规范化,积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发挥整体协同优势,凝聚办案合力。密切内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内部资源作用,对该院刑事检察涉及公益诉讼领域的案件进行逐案排查,先后从刑事检察部门办理的相关领域案件中,梳理发现公益诉讼线索5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7件。强化外部协作机制。建立“大联动微服务”机制格局,与县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与县人社局等部门共同出台《关于维护网约配送员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借力“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招募12名志愿者,特邀7名检察官助理,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有力机制保障。(通讯员 曹丹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