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长市仁和集镇坚持把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深入贯彻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建强一个中心、强化三级联动、完善多方联调的方式,打出一系列调处组合拳,为群众化疑难、解心结,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今年以来,该乡镇已成功调解了包括赡养老人、婚姻矛盾、邻里纠纷、劳动保障等在内的160余起矛盾,调解成功率、满意度达98%以上。
建强“一个中心”,变“需要跑多次 ”为“ 最多跑一次”。整合公安、信访、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资源力量,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扎实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和顺畅运行。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中心统一受理、协调、处理、反馈、回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化一站式服务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线上+线下”即时调解服务,不仅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反映事情,提高了服务便捷性,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证明材料,降低了群众的调解成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确保提供高质量服务。
强化“三级联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建立“镇—村(居)—网格”三级联动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抓好事前排查。推行“网格+”工作模式,网格员日常走访包片网格区域,通过走访左邻右舍,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并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确保各类矛盾纠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介入和处置。抓好事中化解。对简易矛盾纠纷,网格员就地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定向转交镇综治中心调处化解;对重大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抓实事后宣教。充分发挥“和事佬”工作室、“好大姐”工作室等调解品牌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宣传教育功能,通过普法释法、司法调解、心理疏导等举措,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完善“多方联调”,变“一调了事”为“事心双解”。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完善多元调解机制。建强调处队伍。依托“和事佬”“五老乡贤”等社会力量组成第三方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在调解过程中,从法律、道德、情理等方面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协商,通过法理融合,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提供关怀疏导。对在调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心理问题的当事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后续关怀和支持。落实回访制度。调解结束后,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调解结果的执行情况及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回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调解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王春敏 蔡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