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都市里的田园生活——《城市农夫的四季》创作漫谈
来源:董静 阅读量:10000 2024-07-18 16:21:59

   □董静

许辉先生在一次文学讲座上曾讲过:“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创作。”听君一言,受益良多。近些年,闲下来的我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打理自家露台里的花草蔬果上。

露台,大约有六十平米,上面种植了各种应季蔬果。它是家人的菜篮子,也是我的文学创作“食材”基地。时常,我会拍几张水灵灵的蔬果图与微友分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我来说,这些菜地里“长”出来的图文,充满了泥土的香味。这种沉浸式的观察、享受和记录,也为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有细节,有情趣,接地气,常常让我有一种非写不可、欲罢不能的冲动。于是,一篇篇蔬果小文诞生了,如今将它们结集成书,与爱好城市种植的读友们共享。

《城市农夫的四季》一名,源于我朋友圈自定义的内容标签“城市农夫的四季”,这个栏目专门记录园中四季蔬果花草从播种、发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既是一种分享,也便于自己日后搜索查询。就像今天我发在朋友圈的一则动态:“城市农夫的四季:现摘现吃的黄瓜鲜嫩无比,清香中带有微微的甘甜,脆嫩爽口,这才是儿时的味道。因为是自家种植的,纯绿色无污染,只需用水稍微冲洗即可大快朵颐,自己就好这口,所以每年都要栽上几棵黄瓜苗,解解馋,而对市场上买来的那些含有科技‘狠活’的黄瓜,自己是从不敢这样任性的。”

“城市农夫”的名头,是多年前一众好友热议我在城市露台植果种菜时,一时兴起戏封于我的,友人们不但称我为“城市农夫”,还褒扬我是具有“静氏风格”、“绿色写作”的“田园作家”,以及“城市庭院经济协会会长”。我最喜欢“城市农夫”这个称呼,它对于酷爱种植的我来说很贴切,所以,此后我就常以“城市农夫”自居了。我也知道大家之所以热衷城市露台种植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常年生活在高楼大厦中,人人都憋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大家羡慕的不仅是我的城市小菜园,还有我在城市生活中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选择。

《城市农夫的四季》以四季为自然背景,以城市露台为农耕舞台,以花果蔬菜、乌龟蚯蚓为互动对象,以书写阅读为美味佳茗,以趣味爱心为生活动力,通过对蔬果的种植,对小乌龟、小昆虫的养护,观察天地事物的变化,体会动植物的萌芽成长,感受劳动和收获的满足,记录生活的情趣和哲理。女性、知性、城市、露台、蔬果、乌龟、瓢虫、桑葚、四季、河流、野菜、艾草、阅读、书写、亲情、友情等,是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

《城市农夫的四季》是一本城市绿色生活的散文集,十分贴合城市中年知识女性和退休人士的阅读。这些读者家庭稳定,儿女放飞,事业有成,生活稳定丰足,他们在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天然地渴望一种有品位、有内涵、有趣味、有爱心、丰富生动、亲近自然的业余生活。

我喜欢在“城市农夫系列”小文中植入花草菜果的一些药用价值、食补和吃法。因为我想用通俗易懂、家常白话式的语言内容来传递蔬果食用的相关知识。中国许多蔬果是药食同源的,因而我们最好既知其味,又知其效,还知其所以味、所以效。尤其是在药效方面,所谓偏方治大病,有时还真有点道理。比如当我们内火燃起、口舌起泡时,适当泡些金银花或蒲公英来喝,火气往往很快就消退了。

每天清晨,我都会被园中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唤醒,小鸟们在催我早早起床呢。我会第一时间走进小菜园,在里面溜达一圈,和蔬果打个招呼,做做操,唱唱歌,再顺手拔点芫荽,剪几片菜叶,掐几枝薄荷,揪几管葱尖,再摘一个还挂着花的嫩黄瓜,吃一口,细品它的脆生生和清香淡甜,这些无公害的绿蔬绿果,味道真是好极了。这时,散养在园子里的五只小乌龟,会慢吞吞地爬到我跟前,提醒我要给它们投食喂水了,平时园子里的蜗牛、蚯蚓、菜虫,则是乌龟们最喜欢的自助美餐。

人间至味是清欢。园子里的蔬果依循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让我这个城市农夫能够零距离地体验四季更替,这难道不是都市人感受自然的一个绝佳方式吗?同时,又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源源不断地为家人,有时也为亲友,提供虽说不上丰富,但却富有趣味的美味佳肴,不亦乐乎!这些不含添加物、纯天然的蔬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享受着都市里的田园种植慢生活,它给自己的心灵平添了一份淡然和超脱。用心耕耘,不问收获,反而就有了不是收获的丰收。正如一位朋友所言,姐种的不是菜,种的是心情!

如今,我已写下了近百篇和蔬果相关的系列散文,时常会在微圈上更新自家蔬果的生长动态,也带动了许多微友加入到阳台或庭院种植的行列中。《城市农夫的四季》出版了,但还有不少文章没能编入此书,不过也好,留点念想,我会继续播种,继续读写,自耕自食,自得其乐,争取早日再结集成册,分享给喜爱这种绿色生活方式的读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