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媒鸭记
来源:曹应东 阅读量:10000 2024-07-26 15:10:14

□曹应东

在长江边上的人都爱吃鸭子,鸭子喜水,水多的地方鸭子也就多。老洲镇紧挨着长江,沟塘湖渠密布,鸭子如一朵朵花一样漂浮在上面。去老洲镇,鸭子是管饱的,而嘴刁的人点的必定是媒鸭。

媒鸭可不是一般的鸭子,它不同于无为的板鸭,板鸭其实是鹅,名鸭实鹅是取鹅肉质紧实,先熏后卤,入口滑嫩,咀嚼回味尤佳;它也不同于芜湖的红皮鸭子,红皮鸭子在烤制后又多了一道油炸的工序,皮脆肉嫩,唇齿留香;它更不同于南京的盐水鸭,南京盐水鸭先用熟盐搓揉,再用老卤焖煮,直煮至香味盈鼻,皮白肉嫩方才罢休。这些蜚声江南一带的鸭子实在是各得其长,各逞其味,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可若是你吃过媒鸭,心中自然就多出了一杆秤,不会再人云亦云了。《金瓶梅》中的鸭鹅类馔共有十道:烧鸭、水晶鸭、糟鹅肫掌、糟鸭、腌腊鹅脖子、炙鸭、熏鸭、腊鸭、卤炖的炙鸭、熏腊鸭。这就是说,单就鸭子做出花样繁多的菜,而且只要食材好,什么事都不是事,每一道都能做成美味。媒鸭无疑就是最好的食材。当年的媒鸭可以红烧,用当地菜籽油打底,丢一把姜蒜炒香,鸭肉下锅用大火猛炒,几铲子炒至变色,再倒点酱油改色,哗地一大瓢水倒进去,“嗞”的一声响,那声势煞是惊人,水开后小火焖烧,不知不觉间鸭肉的香气就从锅盖的缝隙里丝丝缕缕地冒了出来,刹那间就充斥了人的五脏六腑,让人不禁食指大动,恨不能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一把揭开锅盖扯下一条鸭腿大快朵颐才好,到了这时候也就顾不得斯文了。两年以上的鸭子还是清炖为宜,最好是用泥炉木炭小火慢慢地煨,鸭肉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里一点点绽放扑鼻的香气。这香气醇厚之极,嗅之,隐隐有稻谷的味道,有阳光的味道,有江南春天的味道。最奇特的是,肉汤分明在瓦罐里活泼泼地跳个不休,油花更是星罗密布,抿在口里却一点不烫嘴,让人啧啧称奇。至于你兴之所至,或烧或糟或腌或炙或熏或卤或炖,只要手艺过得关,媒鸭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端上餐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入得肠胃便是春冰初裂,大地初开,让人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能在一瞬间舒爽地打开。

有一句话说得很俏皮:要想日子过得去,生活总得带点绿。媒鸭就带着这样的一点绿。打眼一看,媒鸭的头是绿的,识货的人知道绿头是媒鸭的标志性符号。这头顶着一抹绿色的鸭子嘴短而尾长,脚小而掌红,虽只是比寻常家鸭略小略瘦,瘦肉含量却是远高于家鸭,脂肪含量可谓低到极致,体脂率堪称鸭子中的健美冠军。《儒林外史》中曾说杭州胡尚书家三公子“钱癖”,去买烧鸭,唯恐鸭子不肥,要拔下耳挖来戳戳,试试脯肉厚薄。撇开三公子悭吝不说,应该说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即便有钱人的肚子里恐怕也没有多少油水,喜欢肥鸭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今天,物质条件空前丰富,最怕就是油腻和热量,所以今人偏爱瘦鸭。媒鸭的存在则正好是当行其道了。

清代学者汪琬曾写过一篇《鸭媒》:江湖之间有鸭媒焉,每秋禾熟,野鸭相逐群飞,村人置媒田间,且张罗焉。其媒昂首鸣呼,悉诱群鸭下之,为罗所掩略尽。夫鸭媒之与鸭类也,及其涊涩狡猾,而思自媚于主人,虽戕其类弗顾,呜呼,亦可畏矣哉!《鸭媒》一文虽是借鸭说人,但也道出了媒鸭的来历。这媒鸭原本是网捕的野鸭人工驯养后用来作媒子,诱入野鸭入网圈,通俗地讲,媒鸭就是“间谍鸭”。

老洲镇有个姚岗村,村里人家大都姓姚。村里一直都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说在明朝末年,其先祖身怀张网捕野鸭的绝技,乘一叶扁舟顺江直下,不料在老洲湾水域遇险,遂系船登岸投宿,即今天的老洲镇姚岗村。其时,沙洲宽阔,人烟稀少,树木蔽天,泽地杂草丛生,湖滩芦苇无际,鱼虾游戏其间,又有百鸟凭空翱翔翩跹,不禁心生喜悦,便在此地定居,以姓命名,唤作姚岗,全村以捕捉野鸭为生,倒也足以谋生。姚岗村地处长江之畔陈瑶湖流域,所处之地系天然的鸟类越冬地,野鸭捕之不尽、逮之不绝,故老洲镇姚岗村野鸭享誉朝野。此后,又把捕获售之有余的野鸭放在家中喂养、家驯、孵化,随着时光的变迁,野鸭最终驯化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鸭种,始称媒鸭。

曾有过这样一则逸闻。前些年,有一家公益环保组织在其微博上爆料,称有志愿者在老洲镇姚岗村发现三家非法的野鸭养殖基地,其中一家就有多达一万只野鸭发往上海。野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这事当真属实,那是何等的猖狂之举!完全可以想象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事实情况是,当年捕捉野鸭之地,如今已成为养殖媒鸭重镇了,媒鸭养殖在老洲镇蔚然成风,其中当以姚岗村为甚。果不其然,几经鉴定都无法甄别养殖基地里鸭子到底是不是野鸭?这媒鸭与野鸭相似度之高可见一斑。如今,老洲镇仅姚岗村每年外销的媒鸭就有十几万只之多,这简直是天上在纷纷扬扬下钞票啊。这媒鸭虽不是野鸭,却酷似野鸭,最难得的是,几经嬗变,媒鸭至今仍保留着野鸭独特的风味品质,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野味”,不仅满足了众多吃货们的味蕾,更是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一笔“从天上掉下来”的收入。

元朝《饮膳正要》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媒鸭四季皆宜于清补,有荤食第一滋补的美誉,春食之可滋养,夏食之可避暑,秋食之可解乏,冬食之可驱寒。入冬后,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实在抗不过也就不想再抗了,索性不再矜持了,便遂了馋虫的意去一趟老洲镇。随便寻了一家馆子,抱着泛着包浆的瓦罐大口大口地喝起了媒鸭汤,大块大块地啃起了媒鸭肉,顿时口舌生津,遍体舒泰,三杯两盏淡酒后馋虫也就偃旗息鼓了,肠胃也舒坦了,手脚也温热了,便生出了去看风景的闲情。出门不远便是长江大堤,堤下便是湖,湖中芦苇丛生。抬眼便看到两座大桥凌空飞架在长江上,奔腾的江水在桥下滚滚东去。一座是斜拉桥,观之如琴,若伸手去弹便有清音入耳,那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一座是斜拉加悬索又是公铁分层,望之如龙,它一跨过江,乍眼一看,仿佛这条巨龙顷刻间就要从平地上驾云腾空直冲云霄而去,那是世界上首座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一镇之内竟然有两座跨江大桥过境,说老洲镇是双桥小镇,当真是名符其实。正感慨间,就见一群野鸭从附近芦苇丛中扑腾腾地飞起,愈飞愈高,愈飞愈远,在翩翩飞舞的过程中这些鸭子竟然在空中慢慢形成了整齐的队列,十分招摇地在两桥之间飞过。其时,天正蓝,云正淡,水正碧,风正清,当真是好一派江南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