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县苗老集镇为促进干部下基层,尽快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特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坚持“周接周研”制度,即每周对所接信访疑难案件的研讨制度。规定每周五下午,召开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村党总支书记参加的会议,专门研讨各村疑难信访案件的调处办法,如周五因特殊情况不能开会,就顺延到周六或周日召开。会上,通报近期各村信访案件的调处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所有疑难案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解决办法,属于职能部门解决的,就由该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工作专班,抓紧时间调处,以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的。
二是以党建促稳定,把民事纠纷及时化解的重担压在各村党总支书记肩上,促其积极主动为群众解决问题。实行以来,各村党总支书记走村入户、千方百计,灵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群众纠纷。具体措施是:所有纠纷,在村组干部、“五老”调解人员处理无效后,村党总支书记接着处理,疑难案件由村“两委”会商解决。对于特别疑难的案件,交镇党委、政府每周五的“周接周研”会议解决,千方百计把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
谷堆村党总支书记温凯,为及时化解一起纠纷,在多次电话调解无效后,跨越近1400公里,到广东省惠来县做好一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南杨村党总支书记吕亮,为调解好邓庄的一起土地纠纷,连续7天进村入户摸实情;苗集村党总支书记刘才,为调处好窦寨村一起土地纠纷,连续3次到该地块亲自丈量。由于苗老集镇压实了村党总支书记的责任,让其在为民说事中“唱主角”,使该镇安定和谐,信访维稳工作跃居全县前列。
三是干部下访。该镇把信访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以干部下访,减少群众上访。镇党委要求镇村干部换位思考,把自己看成群众,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党建促稳定,压实村党组织的责任。全镇干部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变过去的群众上访,为现在的干部下访,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暖民心,访到民事纠纷,就尽量尽快化解,听到群众意见或建议,能当时解决的就当时解决,否则就尽快解决或作好解释,踏踏实实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把一个个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切实抓好初信初访的及时化解,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案下访,与信访人交朋友,面对面谈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促进矛盾及时化解。由于他们思想工作到位,曾把一名信访人转变成人民调解员。(刘泉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