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镇上有了消防队,我们的安全感就增加了!”
“前年,街上一家商铺因线路故障起火。咱镇上的消防队五分钟不到就赶到了现场,迅速将火扑灭,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8月5日上午,记者在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十八里社区蹲点采访时,村民田永社等人连连称赞“家门口”的消防队。
他们赞不绝口的消防队是十八里镇消防应急工作站,创建于2020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包括接警室门岗、队员值班室、办公室、车库和食堂等。据谯城区十八里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队长刘路路介绍,该工作站已配置载水量8吨的消防车1辆、4吨的消防车2辆,通过技术改造具备灭火功能的洒水车10辆,灭火救援纳入了全市“一键调度”指挥体系。
十八里镇消防应急工作站的建立是亳州市推行“一镇(乡镇)一委(消防安全委员会)一站(消防工作站)”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亳州市以基层消防工作短板弱项为问题导向,以“火灾防得住、小火不亡人、大火形不成、灭火高效能”为目标,创新构建了“一镇一委一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组织架构,建立了“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响应的基层消防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工作手段方面,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到“人技并重”的转变。依托已建成的市级消防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在乡镇(街道)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居住场所推广安装消防物联网设备,构建市、县、乡三级消防安全预警监测体系,推动基层消防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实现了“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数字化场景应用,在此基础上研发升级“镇火哨”APP业务系统应用软件。
风险治理方面,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全市消防工作站紧盯重点领域,前移防范关口,精心绘制的消防安全风险精细化治理图,上面标注了辖区单位场所、道路、水源等要素,优化了最佳灭火救援路线,此举可使当地消防队相对于城区消防队到场时间平均缩短约25分钟,灭火时间平均缩短至20分钟,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可达93%以上。4年来,全市消防工作站开展各类消防宣传活动1.9万余场次,受众达300余万人次,群众消防安全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工作模式方面,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的转变。建立“村(社区)隐患排查,乡镇(街道)行政执法”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自愿加入群众性消防安全志愿组织,广泛参与社区火灾防控、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灭火逃生演练等活动,目前全市村(社区)级消防志愿服务组织建成率达100%。该市还将消防工作纳入政法部门“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或考核内容。
据了解,目前亳州市9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消防工作站, 配备各类消防综合人员1030人,配备水罐消防车159辆,改造具备灭火功能的洒水车500余辆,独立或参与处置火灾事故3390起,占全市火灾起数61%,保护财产价值1.9亿余元,全市火灾亡人数同比下降55.6%,未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国家消防救援局在全国推广“亳州经验”。(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