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园园
我省作家刘鹏艳的长篇新作《青山依旧在》以1929-1949年间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刻起:要么死在黑暗当中,要么迎着光亮前行。”小说封面上影印的这段话,是一代革命者心声的默默书写。
红色经典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抹亮丽的景色,感动并影响一代代的读者。为了消除经典的影响焦虑,走出一条富有自我特色的红色文学之路,刘鹏艳花费不少心思。首先在谋篇布局上,作者放弃红色经典那种大开大合的结构技巧,而选择小处落笔小事入手,小说从一桩弄假成真的绑架案写起,整篇叙事充满戏剧性和代入感。敦本堂的大少爷虞章华为筹钱购买枪支闹革命,企图通过绑架自己来骗取母亲虞寡妇的赎金,结果弄巧成拙赎金没骗成反而被女匪王春芳掳走。更出人意外的是被土匪绑架的虞家大少爷竟然在土匪窝里看到了人人平等、具有兄弟般情谊的原始共产主义,而这正是虞少爷闹革命所要实现的目标,不想却由这帮土匪代为实现了,当然这种原始共产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去十万八千里,虞章华想要把这支土匪队伍改造成革命队伍任重而道远。
其次,作家有意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笔触冷静而客观,既展现了革命的残酷性凸显革命者坚强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崇高品质,又刻画了历史的真实性,显示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小说上部叙述节奏较为缓慢,娓娓道来自然松弛;下部叙事节奏突然加快,情节推进迅速,令人血脉偾张激动不已。小说从抗日战争写到解放战争,虞章华、王春芳等热血青年一个接一个牺牲,革命者颠沛流离、戎马倥偬、历尽磨难,但他们保家卫国的志向却历久弥坚。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以虞亭华为代表的后来者又加入革命队伍,说明革命薪火世代相传、绵绵不绝,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努力拼搏,砥砺前行。
再次,小说在镜像人物的设置和塑造上别具匠心,让观众在强烈的反差中体验到某种张力。虞章华是敦本堂大少爷,纨绔子弟、离经叛道,但他眼界开阔、阅历丰富,与旧式家庭勇敢决裂,是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卢骥轩是敦本堂账房先生的儿子,他性格怯懦、循规蹈矩,从小在父亲面前不敢有半句微词,似乎是被迫卷入革命。在西镇革命中,他们一起参与了瓦解周元甫民团的暴动。保守、唯唯诺诺的卢骥轩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当虞章华倒在了去敌占区筹粮的路上,卢骥轩痛定思痛,接力虞章华继续革命,替英勇牺牲的革命者继续战斗。自从参加革命,卢骥轩的睡症不治而愈,正如小说中所言,“不把日本人赶走,全中国的人都睡不下一个安生觉”。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奋勇拼搏的革命意志激励着卢骥轩,在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与《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生历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虞寡妇和王春芳等女性形象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虞寡妇聪明能干,做事开合有度、稳扎稳打,敦本堂的生意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靠的就是虞寡妇亲力亲为,她积极整顿店务、改良配方,使敦本堂的鲤鱼膏药销往全国各地。即使在战乱中,依然守住百年老字号。可是在旧社会,在婚姻家庭中,她是一个弱女子,孩子任性、丈夫家暴,丈夫死后一生背负着“寡妇”的名头,其中心酸不言而喻。王春芳性格乐观开朗,说话做事百无禁忌,为追求爱情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之路。在虞章华不幸牺牲后,她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在虞寡妇眼里,王春芳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虞寡妇虽然没有参加共产党,但她经常给革命党人提供膏药和棉衣,在国家和民族危难面前尽己所能,即使虞家只剩下亭华这个唯一的后代,她还是选择支持亭华参军,她以自己的方式投身革命、支持革命,表现了普通女性的家国情怀和大我精神。作为女性作家,刘鹏艳对笔下的女性展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性价值的尊重与肯定。妇女能顶半边天,正是对虞寡妇一生真实的写照。作为妇女主席的吴幼菊,关心妇女问题,坚定地维护妇女权益,努力把西镇的姑娘塑造成新社会的女子,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而王春芳“嫁给了革命”,在掩护周小菲和吴幼菊撤退时选择单枪匹马地与敌人战斗,最终下落不明。在翻越野人尖时,周小菲为了拉吴幼菊,不慎滑落悬崖。因此,可以看出女性力量从未缺席革命,她们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国重担,撑起了中国革命的“半边天”,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
作家在家国大义中融入儿女私情,聚散主题中又有“乱世佳人”的美感,既延续了“革命加恋爱”的传统主题,又有所发挥。小说中的三对恋人故事有别却又始终离不开革命这根主线。王春芳本是花剪径的女匪,因为爱情追随虞章华一起革命,当虞章华倒在了去敌占区筹粮的路上,王春芳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周廷三和吴幼菊的爱情,在革命战争中逐渐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但随着后来周廷三南下牺牲,他们的爱情戛然而止,最终吴幼菊与地委书记结婚生子。最令人惋惜的是,卢骥轩喜欢王春芳却没有胆量表白,最终王春芳下落不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期待在小说中落空,直到小说的结局卢骥轩依然形单影只。家国情怀、男女平等是小说反复书写的主题。小说通过五个年轻人的革命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反映了青年一代力求打破旧世界、创造人人平等的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虽然革命先辈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光照千秋。《青山依旧在》题材重大,立意高远,人物鲜活,将历史纪实和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场景,随处蕴含着感染人、震撼人的内在张力,是一部英气浩荡的革命叙事力作,在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呈现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