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王岗)近年来,肥西县紫蓬镇在社会治理领域勇于探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四效”并取,有效化解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在调解工作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立网格求实效。紫蓬镇以镇村调解员、矛盾纠纷信息员为依托,建立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网格员们如同乡村的“神经末梢”,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镇村调解员、矛盾纠纷信息员们迅速响应,及时介入调解,有效防止了矛盾的扩大升级。这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业务培训提质效。为进一步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紫蓬镇还高度重视调解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调解员们掌握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今年以来,紫蓬镇镇村(社区)共开展各类调解培训15次。
“一站”调解出成效。紫蓬镇创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司法及行业调解力量,构建镇、村二级平台,通过事项受理登记、值班领导拟办、主要领导批办、责任单位承办一整套严密的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确保来访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此机制覆盖广泛,资源互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优势与调解员基层优势,就地快速响应,有效化解矛盾,增强调解公信力。此举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今年6月份以来,镇综治中心共登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38件,有效促使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全镇大局稳定。
特色调解树长效。近年来,紫蓬镇充分发挥特色调解作用,先后成立以调解员王岗个人命名的“王岗调解工作室”,以“两代表一委员”命名的“朱俊峰调解工作室”、“霞满天委员工作室”,同时还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五老”人员作用,对“五老”人员加强培训,让“五老”人员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和村规民约,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的生活哲理,使调解过程既严谨又不失温情,充满了人情味和亲和力。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调解室成为居民学习法律、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平台。通过“调解+普法”的模式,有效解决眼前矛盾,为乡村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截至目前,紫蓬镇各特色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纠纷40余件。实践证明,紫蓬镇特色调解成了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法治宣传的“桥头堡”。
在紫蓬镇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成功的调解案例不断涌现,彰显调解工作的力量和价值,为乡村的和谐稳定树立了典范。紫蓬镇的创新调解模式是对“枫桥经验”的深入践行和生动诠释,今后,紫蓬镇将继续坚持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并完善,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