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巢湖以法治之笔勾勒乡村治理新图景——村里开起了“理事会”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莹 阅读量:10000 2024-09-12 15:11:50

本网讯 (安徽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莹)9月5日,已临近白露节气,“秋老虎”余威不减。上午9点半,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会议室内,村民理事会正在召开,村民们讨论的氛围与户外的温度一般火热。

“刚才在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上,已经告知大家关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案,大家议一议,落地可有困难?”汪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国生开门见山,抛出议题。

“还是没影的事,那不都怕担风险嘛!”村民王光才坦率发言。

“万事起头难。就像咱这村里榨油的,头榨要是质量不好,第一下没打响,那就不好办喽。”村民王顺虎说出心中的顾虑。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中,记者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作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村,汪桥村“两委”初步商定开展菌棒生产制作销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2024年菌棒生产项目中的生产设备约40万元入股,占股比例不低于51%。社员招募通过资金入股方式进行,有两种分红模式:一是固定分红,无论合作社盈亏,都按照入股资金的4%分红,2年内不得撤股;二是根据合作社经营实际,承担盈利收益和亏损补偿。

问题摆在桌上说开了之后,村民心里的疙瘩渐渐解开,接受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方案。“咱们先干起来,看长远、算大帐!”“我愿意出1万元入股!” 看着大家踊跃表态,钱国生也有了信心,“那就按固定分红的模式先试行。”

“村里的事,村民们商量着办,很多金点子就是这样议出来的。”钱国生告诉记者,今年4月,村里要进行自来水管道改造升级,工程通过招投标进展得很顺利,但在施工过程中却发现了问题。有的挖掘机在路面行驶时,没有套履带,对村村通路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村委会邀请党员、村民组长、乡贤代表等参加村民理事会,发动大家监督施工队伍,问题迎刃而解。

治理有效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汪桥村以村民理事会为抓手,打通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后一公里”,蹚出一条新路。近年来,巢湖市找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结合点,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让民主法治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洗耳恭听议事点”的设立便是一个缩影。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几千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惭愧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朵、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古为今用促和谐。巢湖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翟光永告诉记者,当地在“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过程中,深挖“洗耳恭听”的历史文化底蕴,总结出“五法听事,五步解事”的“双五”协商自治工作法(五法听事即上门听、信箱听、码上听、微信听、会议听;五步解事即汇总分析、协商讨论、研究方案、实施办理、评议反馈),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

据统计,巢湖已建成“洗耳恭听议事点”“刘大姐话家常议事点”“百年树下议事点”等一批特色百姓评理说事点148个,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文化——“巢文化、湖事佬、调为先、解民忧”工作法。今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受理案件2906件,调解成功2883件,预防矛盾纠纷99件,有效筑牢基层平安建设防线。

巢湖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赵峰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