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明光市委政法委抓住中小学校开学关键节点,全面统筹政法各单位力量,在开学季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用“5+”工作法,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学生们系好成长“法治扣”,撑起法治“保护伞”,敲响法治“警示铃”,持续擦亮“‘嘉·家’同行 护‘未’光明”关爱帮教未成年人工作品牌。
“统筹+指导” 压实普法教育责任
一是统筹部署夯根基。市委政法委持续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职能作用,先后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推进会,明确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普法职责,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由“各自独唱”向“部门合唱”转变,形成良性互动的普法教育工作格局。先后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好秋季开学“法治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等,就上好法治教育“第一课”、用好法治教育基地、讲好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好入校旁听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二是精准指导明方向。立足打造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的学校法治教育队伍,9月7日,明光市组织召开了法治副校长培训交流会,邀请市教体局、市司法局负责同志、律师分别从学校需求、如何履职、实践经验三个维度对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及法治副校长等进行了培训,政法各单位法治副校长代表结合专业特点就如何上好法治教育课进行了交流,切实做到互学互鉴,以学促干。
“队伍+阵地” 夯实法治教育基础
一是建强2支队伍。配强法治副校长。从政法机关挑选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有较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与法治实践经历的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并实行动态调整,目前,全市73所学校已全覆盖配备法治副校长。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在滨河学校组建了1个思政课党员名师工作室,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思政课送教下乡和现场观摩教学活动3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打造2个阵地。市人民检察院建成了集办案、教育、惩戒和帮教为一体的“一站式”办案中心,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未成年人及其家长60余批次3000余人,并入选首批“滁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市司法局以“法治社会•少年为本”的理念,改造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以案说法、普法视频、互动体验,使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参观研学实践活动30余场次1200余人,被命名为安徽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走出去+请进来” 拓宽法治育人路径
一是“走出去”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聚焦青少年普法需求,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预防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等热点焦点内容,多维度、多形式、全覆盖上好法治教育课,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等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二是“请进来”沉浸体验。今年以来,政法各单位依托“法院开放日”“检察开放日”等时机,组织未成年人走进司法机关开展普法活动20余次,“零距离”了解司法工作,接受法治熏陶;开展模拟法庭2次,体验穿法袍、敲法槌、法庭辩论,让法律更加真实可感;开展庭审观摩2次,让学生们现场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审判的威严。
“线上+线下” 丰富法治教育内容
一是线上普法拓广度。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优势,定期将典型案例、普法课堂、热点信息等在“明光政法”“明光检察”“明光普法”等微信公众号予以发布宣传,创新制作《警示教育片:失足少年说》《小小烟卡 危害大大》《小明学法:遵守交规 从我做起》等宣传微视频10余条,超过10万人次受教育,并被省级媒体选用转发。二是线下教育抓精度。针对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学生群体,市委平安办牵头政法各单位深入挖掘日常工作中典型案件的教育意义,将5件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制作了《明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汇编》,做实以案促教,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旁听+建言” 提升法治教育质效
一是旁听点评提效能。创新打造“政法委书记+六长”(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司法局局长、市教体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入校旁听法治教育课工作品牌,立足未成年人“学得进、有触动、受警醒”检验课程实效,进行课程点评,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入校旁听活动20余次。二是建言献策促提升。市委政法委把学校提出的需求和建议作为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成效的重要途径,每学期结合“开学第一课”活动,听取学校、教师、家长等对上好法治课的意见建议,持续为校园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菜单式的普法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共收集到“开展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群体的法治教育”、“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加强警示教育”等建言献策10余条,均得到推进落实。(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