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泗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朱涛 阅读量:10000 2024-09-26 22:31:43

为面对基层治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工作目标,泗县多措并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做到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主动仗,彻底改变矛盾纠纷“被动接访”“化解滞后”的不利局面。

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一是开展多源头排查预判,全力预防纠纷隐患。各镇、街道每周通过抖音、快手、110警情推送、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民生呼应、信访登记、“三源共治”案件及网格员实地排查等渠道收集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镇级通过每周召开信访及矛盾纠纷形势研判会商会议,对各村(社区)汇总信息作分析研判,对极易造成信访隐患的矛盾进行等级划分,建立台账,并明确包保责任人。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强化考核管理。为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镇、街道将各村(社区)信访、民生呼应、“三源共治”案件、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等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情况纳入“五面红旗”考核,通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成效与工资待遇挂钩,实现考核软指标变成硬制度,有效提高村组干部参与辖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积极性。长沟镇通过该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全镇信访总量同比2023年下降24%,“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7.7%,诉源警源访源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42.1%。

实施“两化”管理,织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络。一是网格化服务。建立健全县、镇、村、组全域覆盖的网格员联动机制,实行源头防、系统治,做实信访维稳和社会治理。科学划分网格,划分镇(街道)、村 (社区)、自然庄(小区)三级网格2104个,选配网格员2168人,实现全县187个村(社区)网格全覆盖。镇(街道)网格长由党(工)委书记兼任,村(社区)网格长由村(社区)书记兼任,自然庄(小区)网格长由村、社区包保干部兼任。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员的政策宣传、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作用,全面开展社情民意收集、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上报、治安群防群治、重大事件报告和其他交办事项,做到早排查、早预警、早处理。二是积分化管理。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纳入积分管理,融入见义勇为、好人好事、爱岗敬业、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环境卫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新风正气。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引导群众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鼓励群众发挥在勤劳致富、教育学习、乡村建设等方面先进带头作用,试点推行志愿服务积分,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网格化服务和积分化管理,全县大部分镇、街道信访、投诉量均下降明显,矛盾纠纷调处率得到有效提升,如草庙镇今年以来信访总量同比2023年下降19%,“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8%,诉源警源访源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来县、去市、赴省、进京访零人次。

创新治理模式,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合拳”。一是推行“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该县在大杨镇马宅村试点推行“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3名司法干部司法业务优势,常态化下沉到群众家中“说法说政策”,通过法理、心理、道理、情理“四理”融合解纠纷,切实减少群众因不懂法律、不知晓政策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同时在村部设立“群众说事室”,进一步拓宽诉求反映渠道。通过该模式,驻村工作队自6月份以来,共化解马宅村8件矛盾纠纷积案,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下一步,该县将充分发挥全县67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各自业务优势,逐步推广“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发挥驻村工作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参与度。二是发挥行业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为充分发挥各行业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司法局及时调整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0个调解委员会成员,部分行业调解委员会由司法工作人员加入,进一步提升行业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处质效,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基础。(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