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徐奥萍)10月15日,省消保委通报2024年第三季度投诉热点情况分析,重点分析了装修服务,房屋中介服务,法律服务问题,“朋友圈”网购退货等问题。
房屋装修潜在风险常见
目前国内的装修行业还不够规范,很多装修的消费者没有做好充分的装修知识准备,就掉进了商家的装修陷阱。从装修前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到装修中的装修材料货不对板、工程质量问题多、工期拖延、随意加价再到装修后的维修服务滞后、拖延甚至拒绝维修等等问题,让消费者烦恼不断。
为避免不必要的装修纠纷,合理规避装修风险,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装修前把所有的设计和工程预算谈妥后,需要与装修公司签订正式的装修合同后才能履行装修工序。装修合同是装修工程中最主要的法律文件,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装修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留存证据的方式记录下装修过程中变更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及宣传力度,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游击队”和无资质、低施工能力的企业。行业协会应加强会员企业的自律,共同协作,提高服务水平,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最大目标,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装修企业提高自身发展要求,创立品牌意识,加强施工管理,组建自身的建筑人才队伍,抵制低劣施工队挂靠,诚信经营。
房屋中介欺诈陷阱多见
中介服务类中投诉多发于房屋中介服务,房产中介准入门槛较低,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从业人员鱼龙混杂,造成行业口碑不断下降。投诉主要表现为:中介机构收取不合理费用,重复收取销售房源所得佣金,发布虚假房源、隐瞒所售房屋真实情况,不签订交易合同,挪用客户资金、卷款跑路等情况时有发生。
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通过房地产经纪机构(中介公司)购买房屋时,要选择经营证照齐全、场所公示信息完整、信用良好的房地产经纪机构,认真查看其门店是否经过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不要买不符合交易条件的房屋,认真查看房屋产权证书,充分了解卖房人对拟出售房产是否具有完全处置权,并对房屋进行实地查验,完全了解房屋的权益状况。为保护交易和资金安全,买卖双方应尽量选择结算资金交易保证机构进行交易资金代收代付。房地产中介机构或者执(从)业人员不得代收代管交易资金。
法律服务人员素质参差
法律服务作为委托代理服务是消费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服务项目,但该行业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常引发消费纠纷。消费者与被委托的公司就委托事项的完成情况及相关费用的收取是造成投诉纠纷的热点。
今年7月,消费者杨先生向六安市消保委投诉,称其于2023年12月25日委托六安某法律服务中心办理一起欠薪案件,缴纳服务费1500元,双方约定如果案件未胜诉则退还服务费。后甘肃省白银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判杨先生败诉,杨先生要求六安某法律服务中心退还服务费遭拒。经调解,服务中心已向消费者退费。
消保委提醒,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职能,完善该行业的市场制度和规则,同时提高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力量,促进行业自律,才能使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朋友圈购物退货阻碍多
近年来,微信等社交平台拓宽了商家的销售渠道,各种商品、服务者可以随意在朋友圈发布广告,对产品和服务展开推广,通过不断添加好友扩大潜在客户,为销售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经营成本低,交易存在风险,消费者的退换货成了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商家将营销模式搬到社交平台中,通过分享朋友圈,线上线下联动,方便消费者购物。但正是因为这种社交平台的便利性,给销售活动带来一定风险,同时宽松的准入制度、低成本的投入以及交易的私密性更是让经营商为所欲为。
消保委提醒,根据相关规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并通过微信与消费者达成商品交易属于网络交易活动;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因此,提醒广大经营者,通过网络方式销售商品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做到诚信经营,让消费者畅购无忧。同时也提醒消费者:网络购物时,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和商家,通过微信个人账号进行交易时要谨慎,不要轻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