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做实民事检察 守护民生民利 合肥五年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5647件
来源: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陈雨萌 阅读量:10000 2024-10-25 16:18:47

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检察工作中最贴近民众、直接服务民生的工作之一。10月24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合肥市检察院检察长何宏海作关于全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合肥市检察机关持续强化民事法律监督,共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5647件,提出监督意见2893件,办案数年均增长10%,9个案件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市检察院虚假诉讼办案团队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

依法履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加大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以及怠于执行、违法终结本次执行等监督力度。办理涉企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181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111件,法院再审改判94件。办理涉企民事执行监督案件464件,提出监督意见394件,法院采纳387件。服务全国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建设,办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案件7件。

“为人民司法”是检察工作的初心所在。近年来,合肥市检察机关强化民生司法保障,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持续做好检察为民实事。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对涉及婚姻家庭、劳动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类错误生效裁判、执行案件提出监督意见475件。注重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依托民事支持起诉,强化外部协作,帮助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实现诉讼权利。共提出民事支持起诉意见942件,法院采纳759件,市检察院与市总工会建立“检察院+工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合力解决“讨薪难”。

为促进办案效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以“检察之治”有效推进“社会之治”,合肥市检察机关还注重分析民事个案背后的发案原因,系统研判社会治理漏洞,针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存在的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12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多元方式将矛盾化解在民事检察环节。推动民事检察和解318件,开展公开听证123件。聚焦“民法典进社区”“民法典进企业”,两级院联动深入宣传民法典、民事检察职能和典型案事例,有力提升民事检察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强化监督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民事检察作为“四大检察”之一,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借用“合法”形式达成非法目的的虚假诉讼行为频发,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破坏。针对此,合肥市检察机关聚焦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房产买卖、企业破产等重点领域,就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向法院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351件,法院采纳273件。以全省虚假仲裁枉法仲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与市司法局加强工作交流会商,探索开展仲裁监督工作。

同时,针对生效裁判文书和调解书,检察机关深入分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法院提出抗诉118件,抗诉改变率88%。注重发挥再审检察建议同级监督优势,与法院建立再审检察建议前置会商机制,推动法检良性互动,向同级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5件,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连续多年保持75%以上。

在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方面,合肥市检察院与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互通等机制,合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加强对执行审查行为的监督,针对终结执行、中止执行及受理、异议、复议等程序中的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182件,采纳171件。加强对执行实施行为的监督,针对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财产调查、控制、处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791件,采纳766件。加强对执行制裁措施的监督,针对信用惩戒、罚款、拘留等措施中存在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12件,采纳106件。

此外,检察机关加强民事诉讼全过程监督,对立案、保全、调解、送达等审判各环节存在的违法情形共提出检察建议313件,采纳率97%。在强化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方面,全市检察机关落实省检察院制发的民事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办案指导意见,做到“对人”“对事”监督双管齐下,开展“一案三查”,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

强基固本 夯实民事检察发展根基

聚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民事检察工作发展根基。

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将全面履行民事检察职能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民事检察工作5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3件。

聚焦影响“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深层次问题,不断优化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完善监督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办案组审查、部门负责人监督、提请抗诉案件事前汇报、案件质量评查、办案情况分析通报等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常态化评查生效裁判监督案件611件。有效发挥调查核实机制作用,在办理民事监督案件中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权。完善一体履职机制和外部协作机制。

 数字检察是对法律监督传统思维方式和路径的革新,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推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碰撞分析,拓展监督线索来源渠道,赋能民事检察精准监督。围绕同案不同判、违法终结本次执行等民事检察监督重难点,创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30个,运用模型办理成案162件。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还不断加强基层年轻干部的培养配备,全面提升基层检察官专业素养,为抓基层打基础注入强劲动力。注重发现、培养、使用民事检察人才,依托合检大讲堂、检察官教导团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全市民事检察业务培训,主动派员参加法院同堂培训,并组织开展首届全市民事检察业务竞赛。(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陈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