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初识董静老师,是在许辉先生的《淮河读本》研讨会上。那时我刚进入出版社工作,作为校对人员参会。董静老师的优雅谦逊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再遇董静老师,是作为其第三本散文集《城市农夫的四季》的责任编辑。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也让我有机会更近距离地了解以城市露台为农耕舞台的董静老师。
董静老师的新作《城市农夫的四季》以四季为背景,记叙了一位现代都市女性如何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空间。书中不仅涵盖了种植技巧、食材利用,还融入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哲学思考。董静老师通过亲身实践和细腻观察,将简单的日常活动转化为一种生活艺术,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哲理。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被董静老师对细节的把握所打动。她不仅对四季的自然变化有着细致的描绘,更是通过种植韭菜、土豆等日常蔬菜,展现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她对韭菜种植的挫折与胜利的描述尤其生动:曾经无论如何也种不出茁壮韭菜的她,把多年生的韭菜变成了一季菜,她常常郁闷不已。可是物极必反,有一年的春天,不少花盆里都长出了青绿肥嫩的韭菜。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园艺的小故事,更映射出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书中还充满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亲情友情的描述。董静老师用她的笔触温暖了每一个角落,使得阅读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的文字里有着深深的生活痕迹,比如她对露台上蔬菜成长的观察,以及和家人共享劳动成果的喜悦。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深刻感受到,董静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农夫,更是一个用心生活、用爱书写的人。
这本书也是一本农业种植的经验指南,它为向往田园生活的城市农夫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案例。我的老家在肥东农村,小时候我就跟随父母来合肥上学,对于农作物不甚了解。今年老家旧屋翻新,也开辟了一块空地,留作植蔬种果之用。董静老师在书中记叙的详尽种植日记、丰富的农作物知识以及实用的园艺技巧都成了我的宝贵资源。书中提到的种植方法、季节变化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高效种植等内容,都对我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书中那些充满温情的场景——和蔬果打个招呼,顺手拔点芫荽,剪几片菜叶,掐几枝薄荷,摘一个还挂着花的嫩黄瓜——都让我对田园生活充满期待。
从初识到再遇,十年倏忽而已,我要特别感谢董静老师对我本人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信任,将如此一部倾心佳作交给我们编辑出版。我还要感谢所有参与本书出版的团队成员,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使得这本书得以完美呈现。我更要对广大读者朋友表达我的敬意,是你们的阅读和反馈让我们的工作充满意义。
四季耕耘,静享生活。品读《城市农夫的四季》,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清欢,让我们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