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宣城市多举措推动新时代司法所高质量发展
来源:翟永俊 阅读量:10000 2024-11-19 15:49:10

司法所是基层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依法治理中具有独特地位。2022年以来,宣城市司法局以新时代司法所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动司法所特色化建设,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固本培元强根基 提升司法所“战斗力”

靶向攻坚,精准发力 。围绕新时代司法所高质量发展“六个进一步”目标任务,持续加大与各级党委政府协调力度。通过理顺司法所与县(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和范围,彻底解决宣州区“人财物”“双重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司法局与属地乡镇政府资金共筹、用房统筹等措施,先后筹资1100 余万元,新建重建司法所11个,翻新修建司法所28个,所均业务用房面积180平方米,增长6%;配备车辆71辆,增长27%。通过规范司法所政法专项编专编专用,坚持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现有司法所工作人员460名,增长5.3%。其中政法专项编182名,辅助人员7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08名,取得法律职业资格20名。2022年以来,新提拔所长27名,招录公务员40名。明确标准,分类指导。印发《新时代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指导各地严格按照司法部《司法所外观标识规范》要求,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机制、有标牌、有特色”标准建好、用好司法所阵地,让群众“门好认、事好办”。同时,常态化开展司法所互学互查互评活动,市本级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举办3轮专题培训,组织5次专题调研,开展38次实地检查,现场反馈整改事项102件。目前全市100个司法所中一类所16个,二类所40个,三类所44个,97%为副科级建制。同时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健全“智慧司法所”建设,新增乡镇(街道)远程视频会见点20个,采购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20台,有效提升司法所工作智能化水平。完善机制,长效推进。围绕“学理论、钻业务、重实践”目标,组织司法所队伍岗位练兵活动3次,组织司法所长围绕工作职责,立足工作实际,讲案例,谈心得。同时,以宣州区为试点,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上下协同”的原则,创新基层司法所片区管理考核工作,指定局领导担任片长,围绕司法所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每月交叉互查,每季集中考核,年终汇总排名,对总排名前 9 位的司法所负责人,给予年度“优秀司法所长”表彰,对总排名后3位的,则建议组织部门调离原工作岗位,推动各司法所比学赶超。

凝心聚力谋发展 提升司法所“服务力”

筑牢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市县乡村四级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各乡镇(街道)全部依托综治中心、司法所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整合资源、一窗受理、三源共治,推动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2022年以来,全市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8%。打通基层社会治理“中梗阻”。围绕重点人员管理,各司法所坚持“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八字方针,逐人见面核查、上门走访3.5万余人次,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有效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联合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共同宣传落实城乡低保救助、继续参加养老保险等救助政策,先后建成安置帮教临时性过渡基地7个,社区矫正教育基地25个,公益活动基地 34个。2022年以来,组织职业培训、推荐就业846人,社会救助452人,发放慰问金35.73万元,让两类人员就业有指引、特殊有兜底。延伸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推动司法所长列席乡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积极为基层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有效夯实基层法治建设根基。2022年以来,全市司法所累计为乡镇(街道)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504条,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3412件,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件。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行动,以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中心,年均提供义务法律服务3万小时,引导群众办理法律援助1000件、接受群众法治咨询20000人次。培育“法律明白人”4905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755户,年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000余场次。

守正创新求突破 提升司法所“影响力”

构建“一所一品”工作格局。以“树品牌、创特色、出亮点”为目标,各地司法所结合木土文化、自然资源等,深入发掘司法所在基层治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各自打造和树立特色品牌。如宣州区水东司法所将当地特产——蜜枣融入调解工作,提炼出五早(枣)调解法,要求矛盾纠纷要做到“早(枣)排查、早(枣)预防、早(枣)发现、早(枣)调解、早(枣)言和”。郎溪县姚村司法所,则利用夏桥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基地,建成全国首个《英雄烈士保护法》主题法治公园,在潜移默化中追忆红色记忆,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宁国市云梯派出所、司法所组建“山哈义警”志愿服务队,设立“山哈义警”调解工作室,向畲乡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发挥“一站式”解纷平台作用。全市96%的司法所联合综治中心建成“一站式”解纷平台,统筹综治、信访、司法、人社、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通过市级统筹、县级调度、镇街主抓、村级主战,形成归拢研判、清单管理、一站调解、考评销号的工作闭环,各级平台实行综治例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会、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联席会“三会合一”,常态会商、研判、调度重要事项,推动疑难案件市级攻坚、一般矛盾县域终结、其他纠纷就地化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 纠纷全解决”,有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影响力。辐射“握手言和”调解品牌效应。深挖绩溪木雕“四荷”图“以和为贵”底蕴,深化宣州区狸桥镇警民联调室“握一次手”实践,在全市深入推广“温情调解、握手言和、留此存照”的调解工作法。通过“党建+三治融合”贯穿全过程、“握手言和”调解室建设全覆盖、调解员队伍建设全方位、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全流程、基层为民便民服务全领域,有效提升司法所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推动矛盾纠纷发生率、信访上行率、案事故发生率“三下降”。(翟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