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神健康,建设美好家园”“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1月24日,记者跟随“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走进合肥市综治信访中心,合肥市“六情”办及工作专班办公室外的墙面上,一条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门口摆放的专班工作体系框架图展板,明确列出了各个专班的工作职责,让人一目了然。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快速适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本原则的转变形势,有效解决合肥市市域社会治理难点问题,2023年以来,合肥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知民情、降警情、防危情、减访情、控舆情、增感情等“六情”活动,成立“六情”办,统筹市直 39 个党政部门和18个工作专班,构建形成党委领导、“六情”统揽、专班主战、多元化解的“1+6+7+N”专班工作体系,打造防范排查化解矛盾风险“一线指挥所”。
“我们将 ‘六情’活动与专班运行有机结合,突出专门、专职、专业,强调联合、联动、联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对涉及特殊人群的复杂纠纷,及时推送专班介入个案处置,协作开展个案攻坚,推动纠纷化解。就像社会医院一样,具体看什么病开什么药,有不同领域的专家‘把脉会诊’。”合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俞道忠介绍说,今年以来,牵头专班调度个案 8 起,邻里类纠纷警情同比下降 2.74%,家庭婚姻情感类纠纷警情同比下降 0.60%。
针对警情类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合肥市“六情”办线下出台《合肥市警情类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工作规范》、印发《跨区域复杂矛盾纠纷联动处置工作规则(试行)》,线上依托市综治信息化平台,研发应用“警情类矛盾纠纷化解”模块功能,将全市矛盾纠纷类警情划分为家庭婚姻情感、邻里、生活等 14 类,公安派出所根据每件矛盾纠纷事项的解决难度、激化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诉求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标记高、中、低三类风险级别并录入“警情类矛盾纠纷化解”模块,从而实现分类施策。
合肥市委政法委扫黑除恶处处长、市“六情”办综合协调组组长朱磊介绍,合肥市“六情”办建立回流警情管理制度,会同市公安局以重复多报警情为基准,建立重点人员大数据多维度研判分析模型,按周梳理全市回流警情内容推送至属地,要求镇街“六情”办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辖区派出所成立联合化解组,明确责任人,推进矛盾纠纷联合式、清单式、闭环式化解。
记者注意到,合肥市特殊人群社会关爱工作专班办公区,同时挂牌了合肥市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关爱中心。“除了警情纠纷外,工作组日常接收的纠纷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省、市妇联。”合肥市妇联四级调研员、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组副组长张学宏向记者讲述了前不久已经完成闭环处置的一起家庭矛盾纠纷。
唐某与王某香原本是一对夫妻,并育有两个孩子唐某琦、唐某桐,两人离婚后,孩子均由唐某抚养。后王某香私自将两个孩子从新站区某学校接走,带至巢湖市某地生活,导致唐某琦、唐某桐处于失学状态。
2023年9月7日,合肥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组接省、市妇联通报该信访件后,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市“六情”办,会同市涉教领域中小学生组进行个案会商,并将该事件处置中存在的重点、难点,以工作提示函的形式下发新站、巢湖“六情”办,同时一并推送新站区、巢湖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组,要求跟进关注、协同处置。其间,合肥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组多次联合市“六情”办、市专班开展个案会商、带案下访、督导督办工作,新站、巢湖政法办、“六情”办、公安、法院,妇联、社区、学校等协同处置,持续进行上门沟通调解。 “经过一年多的处置化解,目前两名孩子都已经回到了学校,我们也协调帮助无业的王某香找到了一份工作。” 张学宏说道。(记者 王新宇 吴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