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刘淳淳 盛阿康)为迎接12月1日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11月29日上午,安徽省淝河监狱举办了“徽风拂艾”主题开放日活动。活动中,一场由徽文化为主题的舞台表演,讲述了艾滋病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的历程,描绘了监狱文化育人的新篇章。
“音”之魅力,唱响改造新乐章
“一劝同犯要记牢,行为规范四十二条,三十怎么办指方向,服刑身份莫忘了”。开放日活动中,舞台表演黄梅戏《十大劝》,是服刑人员根据改造管理规定,在民警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
“身患艾滋又步入高墙,原本迷茫的我,没想到还能在监狱里重拾自己的爱好,舞台表演让我燃起生活的希望,也让我逐渐变得开朗。”服刑人员杨某是黄梅戏《十大劝》的主唱,也是一名艾滋病罪犯。杨某称,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因为他自小就表现出对戏剧的热爱,父母便克服困难供其学习戏剧。然而,他却因为一次交友不慎,感染上了艾滋病。也因为患病变得消极自卑,最终靠毒品麻痹自己,走上了犯罪道路,也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入监后,面对杨某的消极情绪,淝河监狱民警决定通过文化改造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希望。“真的没想到在监狱服刑我还可以再次重返舞台。”杨某称,他现在通过在监区艺术团用戏剧唱响改造生活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后将积极改造,争取早日能出去与家人团聚,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淝河监狱以“开口唱”的独特形式,让服刑人员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释放。同时,积极倡导创新创作,引导服刑人员结合“徽文化”特色,自编自演狱园歌曲,唱出改造新声,弘扬社会正能量。
“舞”之灵动,演绎教育新篇章
“在这里我学会了漆扇、剪纸、和古典舞,也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李某某是一名女艾滋病犯,因诈骗罪投送淝河监狱。
“刚来的时候我很迷茫,也不想跟别人交流。”李某某称自己一度以为未来的生活不会遇见美好,直到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她的改造生活中。
监区民警感受到李某某消极情绪后,利用此次开放日活动,让她与同犯们一起学做漆扇,排练漆扇舞,一曲《月夜》和手中自己制作的漆扇随着旋律一起舞动的时候,李某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做漆扇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淝河监狱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文艺节目中,通过大力培养舞台创作和表演能力,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在亲情帮教、社会团体进监帮扶、监区文艺巡演及监狱文艺演出等活动中进行展示,为监狱文化氛围的营造增添了新的色彩。
开放日活动现场,淝河监狱还就“皖风”徽文化教育品牌进行了揭牌仪式。
近年来,安徽省淝河监狱把教化育人与“徽文化”相结合,通过戏曲编排、舞蹈演绎等形式,让服刑人员唱出改造热情,舞出新生希望。同时通过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开放日活动,增强监狱对外开放力度,增进服刑人员亲属对监狱公正文明执法执勤平台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育改造家庭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