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初升的太阳照在成熟的水稻田里,显得更加金黄。两台“沃得”牌农用收割机在现场指挥员的号令下,立即开镰收割,邻近的村民和现场的工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围在彩旗猎猎的水稻田边,情不自禁地欢呼:丰收了。这是马钢矿业南山矿在废弃的东山矿坑种出金灿灿庄稼的真实场景,开了全国冶金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先河。
东山矿坑于1954年9月1日建矿,经过近50年的开采,矿山资源频临枯竭。2012年3月开始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尾砂入坑回填工程,经过长达11年的复垦治理,于2023年8月回填完毕。
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南山矿创新治理模式,利用和尚桥采场多余的废土进行回填、土壤改良、凹山人工湖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修复废弃矿坑,唤醒沉睡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先期完成60亩水稻田治理。今年7月5日,南山矿通过采用无人机开始播撒稻种。
为做好田间管理,南山矿聘请周边南庄村种粮大户陶世根为技术顾问。在他的带领下,每天有3名技术能手来到水稻田查看庄稼长势、稻田水质、杂草和虫害情况。进行排水、断水、施肥、除草和播撒农药,确保了庄稼健康成长。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王运敏和安徽省农机部门马鞍山市农委技术专家也先后上门进行指导,增添了他们丰收的信心。
据陶世根介绍,这批种植的水稻预计亩产800公斤左右,超过了预期效果。根据当晚检测的报告分析:水稻没有有害物质,完全合格,且属于无公害食品。
下一步,南山矿将充分利用田间的肥料,加紧种植一季小麦。同时,进一步加快废弃矿坑治理,力争明年底建成300亩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新的贡献。(章利军 庆辉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