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与新提升是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市场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贯彻落实“惠民暖企”工作机制,畅通企业司法需求反映和处置渠道,提升涉企案件审判执行质效,通过“三个持续”稳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持续做实司法惠企,打造坚实护企屏障
大通法院紧紧围绕安商惠企优环境目标,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发布《关于成立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组织的通知》,制定并严格落实大通区人民法院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牵头建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为知识产权审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落实“院长接访企业家、走访企业”制度,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将涉法涉诉、困境企业、重点企业、破产重整企业作为走访、接待重点,“上门问需”为企业开展“啄木鸟”式法律体检,引导企业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常态化开展样本点企业走访活动,倾听企业家诉求,全心全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帮助解决企业涉法涉诉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提升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满意度。2024年以来,大通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带领干警对全区65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走访联系,共走访省、市、区级代表委员兼企业家10余次,接访企业家25人次。
科学配置审判资源,不断探索完善助企护企的利好举措,开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加强涉企案件立案、送达、调解、鉴定、审理等环节的快速流转,及时回应、充分保障涉案企业立案、保全、阅卷、调查取证等需求,由分管副院长担任审判长加快破产案件办理进度、高质高效审理。将司法保障“无缝隙”“全方位”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企业量身定制“贴心服务”。2024年以来,共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908件,受理破产案件16件,结案11件,清算资产3861.5万,妥善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持续强化府院协作,稳妥化解社会风险
以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为引领,强化府院协作、内外协同,在淮南某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案中,在全市率先运用预重整与重整衔接机制,为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探出了新路,在70天内完成了企业重整,化解不良资产14.5亿元,盘活土地839亩,激活资产5亿元,妥善化解职工债权近500万元。后在该案衍生出的业主“办证难”系列案件中,进一步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与区相关单位完善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办理一案达到解决一片的效果,成功为1196户业主办理了不动产权证。案件宣判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实现了一次性解决纠纷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大通法院持续做好知识产权集中管辖,通过建立“法院+市监”机制,畅通知识产权商事多元解纷诉调对接聚道,先后为包括“旺旺仙贝”“六安瓜片”等在内的41件知识产权纠纷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有效维护并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不断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全力兑现胜诉权益,某重工公司诉某实业公司返还掘进机案件,法院判决后该实业公司拒不运回,执行干警不畏艰辛,跨越1800公里,20小时的路程到达贵州省六盘水市,和当地法院执行干警联动执行12小时,成功执行到位价值280万掘进机,维护了该重工公司的合法权益,航护企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优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大通法院在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基础上,通过送法进企业、征求企业家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践行人民法院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担当作为。深入了解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困难及项目职工、工友的实际需求,结合审判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走进企业、走近工友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建议企业注重规范管理、合法用工、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携手大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淮南市富华服饰有限公司,开展“送法进企业”知识产权专题宣传活动,11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联合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培训班,全市35名人民调解员参加,提高了涉企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办案质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着力拓宽创新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先后开展“3.15”普法宣传、“双提升”平安建设等宣传普法活动20余场,进商铺、进市集、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发放宣传单页3000余份,覆盖群众3000人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大力倡导市场主体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树立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治观念,助力形成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健康有序的良好社会风尚。(魏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