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汪文华)刀不磨不锋,兵不练不精。12月10日至11日,黄山市检察机关公诉人岗位练兵在市委党校举办,来自全市检察机关的26名参赛选手汇聚一堂,以“火力全开”的兴奋状态迎接刑事检察业务“大考”。
“第N次参赛,紧张却也兴奋……”
“虽然是第N次参赛,面对未知的试题,紧张却也兴奋……”赛前,提前来到考场的参赛选手王兴一边准备资料,一边说到。
10日上午8时30分,刑事实务笔试在选手们跃跃欲试的期待中准时开始。选手们需要在10个小时内审查3册100余页的卷宗,并完成一审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提供庭审所需证据通知书以及结合“三个善于”谈如何以高质效办案服务中心大局等。
拿到试题的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试题卷本不断翻动,答题要点记录不停,厘清犯罪事实、研究法律适用、制作法律文书,考题的答案逐渐清晰,“哒哒”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高质效阅卷和审查证据是高质效办案的基础环节。此次刑事实务笔试采取阅卷与文书制作相结合的形式,全面考察参赛选手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公诉办案“硬实力”。
上午9点30分,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基富,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占斗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汪慧娜一行来到考场巡考,了解了赛程进度、选手情况、服务保障等,并对高质量做好练兵后续组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15分钟答辩,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11日上午9点30分,参赛者齐聚候考室,心怀忐忑的依次抽签。所有签表尘埃落定,意味着刑事检察业务答辩环节正式开始。
“1号选手现在可以进入答辩准备室准备了……”
答辩准备室里,桌面上的题本等待着每一位选手的到来。选手将在15分钟内完成三道题的审题、梳理答题提纲,串联试题答案等准备工作。
与候考室热闹的氛围相比,这里十分安静。选手独自一人与题作战。三道考题中,有考察检察办案实体中的事实认定,有考察办案程序中衔接问题,还有考察检察官庭审应变能力,旨在全方位检验选手的专业素养与办案内功。
“选手准备好了吗?”答辩室内,随着主考官的温馨提示,选手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面对处处是“坑”的试题,选手以缜密的逻辑,流畅的语言沉着应对,面对主考官“层出不穷”的连环追问,选手在高度紧张中自信答辩,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证、昂扬的风貌,无不展示了参赛选手精业、奋进的良好形象。
“没想到,这位选手答得如此全面……”答辩间隙,评委们相互讨论,评议。“今天的这套题难度较大,需要深厚的法律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办案实践才能很好地把握到答题的关键点。”主考官现场评价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最后一名选手离开答辩室,此次岗位练兵的赛程全部顺利完成。
“刀不磨不锋,兵不练不精……”
“刀不磨不锋,兵不练不精。优秀公诉人应具备什么样的检察履职能力?如何在岗位练兵中提升检察履职能力?”黄山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余成雪介绍到,此次试题难度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标准,在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设计了不少难点,旨在全面考查选手办案基本功以及实现更高质效办案的实践能力。
“岗位练兵是强化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为了进一步提升岗位练兵的效果,我们积极搭建了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的协作交流平台。”该院政治部副主任吴林晖表示,岗位练兵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全面提升检察队伍专业能力水平。为此特别邀请上海三分院的业务专家担任评委,以“跳出黄山看黄山”的视角全面了解检察队伍专业素养方面的足与不足。
“赛时知不足,赛后补不足。此次岗位练兵实战性很强……”赛后,参赛选手们表示,在这次岗位练兵中看到了自身在检察业务上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将在今后的岗位履职中,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不断提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