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徐奥萍)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12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我省正式印发《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岚介绍,《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实施物流强省战略,全力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枢纽、市场枢纽。到2027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比全国同期低1.5个百分点左右。
《实施方案》明确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物流枢纽网络、畅通综合交通通道、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培育高效市场体系等5个方面、18项重大任务,并细化为江淮海畅通联运、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供应链服务示范创新、物流供应链标准化推进等10大重点工程。
此次《实施方案》坚持全局思维,加快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畅通国内国际的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枢纽节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同时,坚持系统思维,既着眼推动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提质增效,又统筹推进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创新,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型企业共同发力,系统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坚持改革创新、打通关键堵点卡点,聚焦城市货车通行、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物流数据资源开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影响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实际问题,健全改革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机制,广泛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钟岚表示,《实施方案》是一个牵头管总的综合性文件,省有关单位结合职能,正在研究分领域的配套文件,同时,我省还会同沪苏浙联合出台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签订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工作创新,促进《实施方案》加快落地见效、释放政策红利,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更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