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公民得到充分的关爱,平等地享受幸福生活,真正实现“吃得顺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是公益诉讼检察官最朴素的愿望。2024年,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依托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的“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产后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保护人群,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为特定群体撑起权益“保护伞”、点亮公益“幸福灯”。
放心生育
镜湖区检察院依托数据赋能,搭建运行“产后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辖区部分月子中心未上传工作人员健康证明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问题线索。
根据模型筛查的问题台账,检察官一一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多个月子中心存在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证及专业资质、违规医疗、虚假宣传等问题。为引导月子中心行业规范经营、筑牢母婴安全防线,镜湖区检察院以公开听证、制发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案涉月子中心,整改问题隐患17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份。
顺心就餐
2024年7月,区人大代表向镜湖区检察院反映:某餐饮店没有纸质菜单,需扫码后点击登录才能点餐。镜湖区检察院第一时间走访调查,发现除了被举报的店铺,辖区16家餐饮店存在类似问题。
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为,强制“扫码点餐”不仅给老年人、视障残疾人等特定群体造成消费障碍,还给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院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人民监督员和老年人代表召开公开听证,向监管单位、执法单位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共同开展调查核实和执法检查,责令商家立即整改,定制公示所有菜品的纸质菜单,同时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增强服务特定群体的意识和能力,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
畅心游玩
位于镜湖区的汀棠公园始建于1984年,是我国首家由农民集资兴办的现代化市属公园,公园内的玩鞭亭始建于北宋远丰七年,系“芜湖十景”之一。2024年3月13日,“益心为公”志愿者通过检察云平台反映称:园内无障碍厕位脏乱、冲水设施损坏,残疾人无法使用。
经过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公益诉讼检察官发现汀棠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设计标准施工,存在无障碍标识缺失、未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位损坏、缺少呼救装置等问题。
镜湖区检察院报请指定管辖后,于2024年3月29日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完善汀棠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对检察建议提及的问题一一排查、全面整改。
2024年5月30日,镜湖区检察院联合区残联,组织残障人士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公园无障碍环境现场体验活动。
暖心出行
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是镜湖区检察院一直以来的牵挂,为此,该院主动履职,专门设置了一重特殊保障。2024年8月,该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持有残疾人证的视障人群近1650人,但全区均未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相关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职责,可能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镜湖区检察院通过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管职责。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共同研判安装点位、制定整改方案,拟投入9.8万余元在步行街等商业繁华区域加装6组语音提示信号灯。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为视障人士自主安全通行道路、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参与公开听证的人民监督员对公益诉讼检察履职表示认可。
安心养老
镜湖区是芜湖市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为更好服务老年人群体,镜湖区检察院聚焦养老机构入院评估不规范、人员招录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推动最高检“十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落实。
承办检察官走访调查全区14家养老机构,汇总相关行政执法信息,排查从业人员前科情况,创建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检察数据与行政执法数据双向互联,提升检察建议精准性。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镜湖区养老机构入院老年人心理评估制度》和《镜湖区养老机构新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制度》,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推动民生问题源头治理。(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熊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