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像人一样,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需要定期体检来明确健康状况,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马鞍山市连续四年开展城市体检,并依据体检结果,实施城市更新,创新形成了‘四张清单’工作机制,从体检到药方闭环管理……”2024年12月24日,马鞍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杨介绍马鞍山市城市更新工作进展及成效情况。
马鞍山是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末城镇化率已达73.6%,位居全省第三位,正处在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关键期。2023年4月,该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市更新专门机构,随即出台全域城市更新四大支持政策。在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中,该市坚持树立内涵式、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注重与“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融合,注重与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融合,注重与民生急难愁盼的现实需求融合,系统梳理谋划城市更新项目库。
据悉,为准确把脉群众急难愁盼事和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该市采取发放问卷、面对面访谈、召开部门协调会和街道社区议事会等多元化调研方式,开展社会调查。依托体检评估,建立“问题清单”;开展民意调研,建立“愿望清单”;加强产权调查,建立“资源清单”。该市结合三张“清单”,生成“项目清单”,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更新。
按照“项目全域谋划、资源全域整合、要素全域保障”的思路,将花山区、雨山区、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当涂县五个区域的城区范围作为全域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市级统筹、连片推进,其他县区(园区)全域更新聚焦重点示范区建设;按照“更新规划、城市设计、项目策划、实施方案、建设计划”同步推进的思路,将住建、交运、城管、文旅、教育、体育、卫健、生态环境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全域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市、区两级项目统筹谋划、分步实施;以全域城市更新为引领,以公共服务、工业邻里中心、生态环境为导向,协同推进充分就业、快乐学习、全域文旅、健康养老、全民体育、消费促进、科创产业、数字赋能、宜居韧性、城市畅通等“十大行动”。
近年来,该市先后成功申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示范市、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国家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等,入选第二批“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长江东岸实现了“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长江西岸变身景观带,浮沙圩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向山地区“凤凰涅槃”,从“百年矿山伤疤”蝶变为“东部城市花园”。“长江不夜城”“创客+文创园”“体育路夜市”点燃城市夜经济,使城市更有温度、更有烟火气。(通讯员 李文静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