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2024年2月,通过开展联调治源试点工作,凝聚合力,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调处矛盾纠纷,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前仅凭人情、经验去做工作,调解矛盾总是有心无力,现在法院将我们镇作为联调治源试点,全程指导,定期培训,让我们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我们做工作越来越有信心了。”旌德县蔡家桥镇“明法守礼”调解组织的调解员赵加宝高兴地说道。
赵加宝刚刚调解成功了一起金融借款纠纷。
2022年8月,陈某通过网络向某银行贷款9200元,因未能按时足额还款,后又经多次债权转让,由武汉某信用管理公司向陈某主张该笔债权,并向旌德法院起诉。因陈某为蔡家桥镇村民,法院便将该案委派给蔡家桥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受理,平台根据案件情况交与镇“明法守礼”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赵加宝具体负责调解工作。
赵加宝几经周折与陈某取得联系后,通过电话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初步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陈某自2024年4月起,每月还款1500元,直至还清为止。因双方当事人都在外地,赵加宝又借助旌德法院云法庭,通过远程视频方式组织双方对调解协议签字确认,并由法院出具调解书。
“镇里分类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两类组织对接法院联调工作。对诉至法院涉及我镇的当事人或案件,适宜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的,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交由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受理,由平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内容或案件情况进行分类。符合人民调解范围的,交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符合行政调解范围的,交行政调解组织调解。”赵加宝说道。
2024年初,旌德法院联合县司法局出台《旌德县关于开展联调治源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蔡家桥镇为联调治源工作试点镇,试点期限为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通过与该镇调解组织有机衔接,联动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自2月份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共委派涉该镇纠纷93件,调解成功36件,8件已初步达成调解意向,调解不成的及时开庭审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
规范联调流程 打出“组合拳”
“既然你们达成一致意见了,就签订调解协议并按约履行。”2024年10月15日,旌德法院立案庭法官吴慧琳与蔡家桥镇调解组织共同在该镇“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成功调解一起提供劳务者损害赔偿纠纷。
2023年12月,蔡家桥镇的村民黄某在某项目公司工地上做工,驾驶电瓶三轮车运输材料时不慎坠落河中,黄某受伤住院治疗。经鉴定:黄某左腿骨折。项目公司仅支付了医疗费。黄某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2024年9月,黄某诉至法院,要求项目公司赔偿其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7万元,双方因赔偿数额产生纠纷。受理后,法院将该案委派给蔡家桥镇调解组织,司法所所长江健具体负责。
江健向法院打来求助电话,法院安排立案庭法官吴慧琳帮助调解。
吴慧琳建议将调解地点安排在该镇朱旺村“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这里是百姓休闲说事、调解纠纷的场所,又与朱旺村法治文化馆相邻,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日常,以文化人,起到更好调解效果。”
“我又没说不给你赔偿,但是你要的赔偿数额我不能接受!”“住院费、医疗费都有单子,还有营养费、误工费,不可能少的!”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
见此,吴慧琳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围绕矛盾争议焦点,分别开展调解。她先向项目公司阐述认定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依据,告知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又向黄某耐心解释其自身存在的过错以及误工费、营养费等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最终在镇调解委员会和法官的共同努力下,黄某与项目公司达成协议:项目公司一次性赔偿黄某6.15万元。
“我们签的调解协议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吗?”黄某仍不放心。
“这个你放心,经蔡家桥镇调解组织调解,你们自愿达成调解意见的,法院会指导制作人民调解协议,由双方签字确认并加盖人民调解组织公章,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吴慧琳解释道。
“问题终于解决了!”江健笑着说。
聚焦法律服务 打好“主动仗”
“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是否有抚养与探望义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这是旌德法院立案庭庭长吴丽娟应邀来蔡家桥镇作法律知识培训时的情形。2024年7月4日,吴丽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规定及实务疑难问题入手,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夫妻共同债务、离婚财产分割、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情形、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与探望以及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继承纠纷等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沟通方式、调解流程、调解技巧等方面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为人民调解员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以前呀啥也不懂,自己都不懂怎么处理问题?怎么能给人家调解得好?”“这种培训内容通俗易懂,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实用!”培训结束后,镇村干部表示获益良多。调解员任迎春也表示希望法院多多开展这种培训活动,“面对面授课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感谢法官每次给我们答疑解惑,为我们做好调解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化业务培训也是开展联调治源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旌德法院与县司法局共同提供培训师资力量,不定期在蔡家桥镇组织镇村干部、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针对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等农村常见纠纷作专业培训,着力提升调解组织法治素养和解纷能力。目前已开展培训17次。
“基层调解组织有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我们发挥好专业指导作用,激活基层组织解纷潜能。相信通过建立联动机制,一定能发挥‘ 1+1>2’的合力效应,推动‘抓前端、治未病 ’落地落实。”吴丽娟这样说。
下一步,旌德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司法为民初心,多方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倾力书写司法为民新答卷。(汪悦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