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化解企业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2024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调解涉企矛盾纠纷28991件,调解成功27531件,成功率达95%。
立足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各级调解组织与企业建立定点联系制度,了解企业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需求。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引导、支持有一定规模和需求的企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设立调解工作联系点,全省驻企调解组织520个,驻企调解员2389人。深入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尤其加强网络交易、知识产权、金融纠纷等领域的新型调解组织建设,为化解企业矛盾纠纷提供组织保障。亳州市要求每名调解员至少走访联系一家企业。马鞍山市探索建立企业维权联络点,实现企业调解维权“零距离”。
立足预防,从源头减少涉企矛盾。广大调解员深入企业围绕防范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等主题,解读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纠纷。马鞍山市组织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员和普法宣传员组成法律服务团,走进企业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淮北市围绕企业合同纠纷、土地租金、劳动人事争议等常见问题,提供“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立足排查,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各级调解组织与广大调解员将企业矛盾纠纷纳入重点排查内容,聚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先进光伏、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开展“滚动式、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安庆市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定期走访矛盾纠纷频发、易发的重点地区和企业。六安市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分类梳理、登记建档,及时处置分流、预警报告。今年以来,全省开展涉企矛盾排查20491次,排查涉企矛盾纠纷27406件,涉及企业24449家。
立足调解,多元化解企业纠纷。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将涉企纠纷纳入“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实现涉企矛盾纠纷多方联调。推进调解与行政复议、仲裁、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的整合,推行“调解+行政复议”“调解+仲裁”“调解+公证”等涉企纠纷化解模式,共同做好涉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合肥市在工业园区建立“派出所+企业代表+职工或相关利益主体”组成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借助多方力量化解企业纠纷。安庆市推进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整合司法、工会等资源,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等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马鞍山市花山区司法局牵头制定《花山区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多个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青阳县庙前司法所成功调解村民因工伤与乡镇企业发生的损害赔偿纠纷,成功避免矛盾纠纷激化,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安徽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