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围绕“打防管控建创服”一体推进的工作目标,全力保安全、促发展、推改革、抓队伍,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实现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政治建警锻造过硬公安队伍
强化政治建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狠抓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严格执行党委“第一议题”、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切实把“两个维护”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2024年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和红色教育,加强全警思想武装,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全省杰出人民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1名同志获市级表彰,2名同志获县区级表彰;3名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8名同志获评个人嘉奖。
打防结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打击犯罪主力军作用,全年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4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5.18%,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57%。按照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要求,全面总结专项斗争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推动健全扫黑除恶组织领导、线索核查、情报研判、案件侦办、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始终坚持破案与挽损并重,先后破获“张某盗窃车内物品系列案件”“王某入室盗窃系列案件”等一批关乎民生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为辖区涉诈类案件受害群众挽损121万余元。坚持多策并举,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利用流动视频宣传车播放交通安全、禁毒、扫黑除恶、反电诈、反传销、反邪教等宣传视频,让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掌握各类安全知识。
摸排管控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紧扣源头预防,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以“警民联调”机制为依托,抓实排查化解、机制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394起,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严管危爆物品,紧盯重点单位,对辖区加油站、危爆企业、寄递物流业、学校、医院开展高频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消除隐患。聚焦农村道路突出违法行为,紧盯“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管严查“三超一疲劳”、农村“两违”、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
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警务模式
健全完善机制,推行“警格+网格”、“一村一警”、警民联调和农村地区相邻派出所联勤联动等机制,出台《关于建立边界接壤区域治安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通过常态合作、实践磨合,动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协作长效化。持续做好侦查中心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线索层报会商、侦研(勘)一体化、盗窃类案件刑行一体化打击等“六项机制”。健全完善交管大队、派出所联防、联管、联控、联处机制,夯实属地责任,提升交通管理、事故预防能力水平。成立郊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与安委会、消委会“三会合一”,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巩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监督体系
狠抓执法规范,上线运行“一案到底”执法监督平台,累计推送预警近千条,以重点案件的事中监督,以预警全链条闭环整改,从源头强化治理工作。建设郊区分局刑事、治安案件统一受立案中心,深入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关于强化源头治理、启动在办案件过程监督工作的通知》《规范高效办理打架类案件工作规定》等一系列执法制度,切实扎牢执法办案源头的制度笼子。通过定期研究疑难复杂案件、通报突出问题、宣讲优秀案例、点评错案差案、举办执法培训,批量解决阶段性执法现象性问题。
夯实基础为民为企优化服务
积极响应群众,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便民服务效果最大化。全区7个派出所全部建成综合服务窗口,1个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聚焦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关键小事”,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落实落细各项便民利民举措,积极救助群众,上门调处各类纠纷,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心工作,为G3长江公铁大桥、江北港铁路专用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始终把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回应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营商环境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姜燕 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