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唐静)法治是经营主体的生命之“氧”,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舒城县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全面动态掌握企业法治需求,以“检察蓝”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办案护企”维护市场秩序。据介绍,该院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犯罪,办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9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9万元。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办理梅某某非法经营烟花爆竹案时,就加强监管、封堵安全漏洞、追究责任、加强教育向应急管理局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推企业规范经营。积极回应民营企业打击“内部蛀虫”呼声,依法办理涉案金额达90万元的袁某某职务侵占案,守护经营清朗空间。注重科技赋能,建立5个涉企大数据模型,识别“空壳公司”线索144条、合同诈骗等犯罪嫌疑44条,实现由个别、偶发、人力办理向全面、系统、智能办理转变,提高案件办理质效。
“监督助企”优化营商环境。该院常态化开展涉企“挂案”清理,经梳理排查发现1件涉企案件超期办理,向法院发送纠正审理意见书,督促及时判决。深入开展涉企财产刑执行监督工作,对2020年以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的财产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台账,及时上报相关材料。全覆盖开展涉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不予批准逮捕1人,建议变更强制措施1人。健全涉企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便捷办理机制,监督保障社区矫正人员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涉企民事案件裁判和执行监督,依法办理债权债务、劳资纠纷等领域案件24件,为企业挽回损失863万元。
“服务暖企”精准对接需求。服务企业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为此,舒城县检察院完善检企双向联系制度,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包保联系企业机制,共约见8人次、走访企业23家,坚持“有呼即应、无事不扰”,打通服务暖企“最后一公里”。畅通企业家诉求表达绿色通道,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举报信箱、涉企控申渠道收纳归集企业疑难,实现对企业法治诉求的精准感知,办结涉企控申案件5件。依托“双提升”活动召开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开展菜单式问需活动,宣讲涉企法律政策。成立“法治体检”小分队,深入走访了解情况,为企业“诊脉”,在对接杭埠园区某企业时,根据问题现场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