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阜阳市司法局勇于创新,通过“强监管、促创新、优服务”三管齐下,不断筑牢公共法律服务新基石,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多项工作成果显著,市司法局公法科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多名个人获国家级、省级表彰。
强监管,筑牢服务“防火墙”。一是抓好机构人员动态管理,严把审批关口,初审上报各类人员转所、增减项、延续、注销等事项,建立完善诚信执业档案,动态监测执业行为。二是规范考核评估和能力验证,开展公证、司法鉴定机构执业考核和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初审,推动机构依法规范执业和管理,组织全市司法鉴定机构认真参与能力验证,验证结果均为“满意”或“通过”。三是严格卷宗质量评查,公证卷宗“高频次查”,年度累计组织6次卷宗质量集中评查和机构互查,并督促各机构就评查反馈问题进行整改;鉴定卷宗“送出去查”,委托合肥市司法局、合肥市司法鉴定协会对本市各执业类别司法鉴定卷宗进行评查;法援卷宗“全覆盖查”,在各机构开展全面自查的同时,开展2次抽查,提高抽检案卷数,并与淮北、蚌埠开展互查交流。
促创新,注入服务“新动能”。一是公证创新亮点纷呈,优化形成以业务能力强、办证质量好和公益事业参与度高等为导向的内部激励机制。推动成立颍淮民商事调解中心,创新“诉前调解 + 公证赋强”模式,出具472件赋强公证文书。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相关通知,全市公证机构年度内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309件。二是制度完善协同共进,支持司法鉴定机构开展标准化服务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建立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公证协会行业自律和团结凝聚作用,累计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10场次。积极协调组织、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会商推进仲裁内部治理体制改革。三是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支持公证机构在金融赋强、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提存、司法辅助和不动产等领域拓展创新业务,加快批量业务推进步伐。法援服务站点不断扩充,覆盖更多困难群体,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仲裁服务渠道更多,仲裁案件量558件,同比增长152%。四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开辟公证员职称评审新渠道,4人分获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探索业务培训新方式,组织选派公证员到江苏、浙江及市内跟班学习4批次;选拔推荐1人赴法国学习培训、13人参加长三角新准入司法鉴定人培训班。
优服务,奏响服务“暖心曲”。一是明确目标导向,印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评估细则,细化实体平台建设、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评估指标。制定《阜阳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通过规范流程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监督、优化制度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全过程监管,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二是及时督导通报,组织开展全市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工作调研,通过“四不两直”实地走访、常态化电话抽查调查,了解各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情况,检验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印发2期《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通报》,指出各阶段工作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三是聚焦重点服务,开展“法援敬老”“法援护苗”“法援进军营”“法援进乡村”“助力农民工”等活动。本年度,累计为3082名农民工、2305名妇女、1159名未成年人、1074名老年人、226名残疾人、29名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指导公证协会组建企业公证顾问团,提供“零费用”公证服务,开展“公证集中宣传月”,公证服务进村居(社区)、企业园区及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缩短办证时间、精简证明材料,落实“一证一次办”,“上门办”“在线办”,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法治阜阳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吴永好 米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