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检察监督向售楼部强制“刷脸”说不
来源: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子群 宋佳佳 阅读量:10000 2025-01-16 15:50:33

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子群 宋佳佳)只是去售楼部看房子,人脸就会被“无感”抓拍,个人信息遭到泄露……1月9日,芜湖市鸠江区检察院对5家“问题”售楼部进行回访,确认相关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去年9月,市民李先生欲购新房,遂前往鸠江区某楼盘售楼部了解房屋价格、户型等信息,不料还未开口咨询,工作人员便抢先询问李先生是否是第一次来售楼部,有没有通过中介介绍。对此,李先生十分不解,便询问二者差别,随后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是为了分辨消费者是自行前往还是中介介绍,方便与中介结算购房佣金,有的中介也会与消费者分摊佣金,“让利”消费者。“这还不简单,我下次找个中介过来,不就可以优惠了吗?”李先生进一步追问,得到的却是否定答案,细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售楼部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消费者只要进入就已经被自动抓取人脸信息,下次前来,系统即可自动识别。

没想到只是去看了一次房子,个人信息就仿佛在“裸奔”。事后,李先生越想越不对劲,遂向芜湖市鸠江区检察院反映了相关情况。

收到线索后,鸠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即刻前往李先生提到的售楼部调查核实,发现确实存在利用人脸识别系统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随后,该院逐一摸排辖区内售楼部,发现共有5家售楼部存在相同的情况。该院于2024年9月20日立案,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行动,启动对房产销售机构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排查,责令案涉售楼部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已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清理和删除,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排查的方式防止违法行为反弹。

1月9日,办案检察官回访时发现,5家“问题”售楼部均已完成整改,拆除人脸识别设备或在显著位置张贴提示,告知到访者人脸信息收集的目的和使用范围,确保信息处理的公开透明以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负责管理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均签订保密协议,严禁将消费者个人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及用作商业用途,并定期清除。

据介绍,自2024年以来,鸠江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聚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多发易发等情况,依法治理全面履职,共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件,不仅规范了售楼部采集人脸信息的行为,同时推动行政机关对101个小区进行全覆盖摸排,依法整顿40个小区违法采集人脸信息的行为,为个人信息安全增加一道坚实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