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蒙城县聚焦市场主体“痛点、堵点、疑点”,立足解企烦忧、护企权益、助企发展,以法治“硬核”支撑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企业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纠纷化解“疏解痛点”。紧盯劳动关系“痛点”,推深做实“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各级人民调解员深入企业和职工开展排查,成功化解涉企纠纷224件,化解成功率达100%。扎实推进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研究出台化解涉企纠纷等15项保障举措,营造亲商暖企社会氛围。政法机关发挥“法治服务站”专业优势,走访包保企业、面对面解难题,化解涉企纠纷3407件,做实亲企暖企司法服务举措。积极构建“一站式”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建成标准化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中心,全县270家“四上”规模企业和13家商(协)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劳动争议案件及时解决,以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规范执法“打通堵点”。聚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堵点”,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完善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大力推进规范执法。探索以柔性执法为主、刚性执法为辅,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模式,推行宽严相济、情理相融的服务型执法。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综合查一次”,避免重复检查和执法漏洞。大力推进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对主观上属于无心之失或企业确有困难,客观上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过免罚”。全年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600余起,为企业免除罚款100余万元,有效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普法宣传“ 解决疑点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疑点”,广泛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每月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送法入企”惠企政策宣讲,解读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行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包保机制,向企业普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规政策,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业务培训,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同企业对接,指导企业为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组织8家律师事务所对接10个重点建设项目,梳理法律风险点23项、提出法律意见建议37条、撰写法治体检报告31份,帮助企业增强法治意识、解决法律问题、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