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王冬雨)“当天受理,次日出证,公证处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解了燃眉之急。”1月21日,记者获悉,近日合肥公证处及时响应一家贸易公司的“出海”需求,通过远程视频公证的方式,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了一笔订单。
2024年12月16日,合肥公证处接到一起紧急的办证申请。对方是本地一家贸易公司,需要出口一批工程车到哈萨克斯坦,在报关时被告知要在哈萨克斯坦注册成立新公司,货物才能出口。这可急坏了贸易公司负责人,一番打听,找到了注册代办机构。注册代办机构要求贸易公司在三天之内提交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摘要、公司营业执照等文件,且需办理证书(执照)公证和签名(印鉴)公证。
面对这一紧迫任务,合肥公证处立即受理申请,严格细致地审查材料,并通过远程视频办证方式,向异地股东核实股东会决议摘要内容的真实性,确保证明材料的准确无误。公证员与翻译团队紧密合作,于2024年12月17日完成公证书及相关文件的加急翻译工作,保障了该公司货物的顺利出口。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合肥企业陆续“走出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不断加强,都对涉外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着眼于“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跟进一步”,近年来,合肥市司法局不断加强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涉外法治工作和企业公民“走出去”法律事务,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合肥市在优化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所作的努力,在时间的坐标轴上,留下一串串踏实前行的足迹。
2019年9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成立涉台涉外法律服务团,重点引导和促进律师提高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
2020年7月,市司法局、市台办、市律师协会联合成立全省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组织涉外法律服务团律师以定期值班、走访企业等方式,为涉外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2023年9月,合肥市司法局在12345市长热线中心专门设立了涉外法律咨询专席,安排精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纠纷争议解决、跨境投资、涉外知识产权、涉外仲裁、涉外用工纠纷等业务的近百名律师值班,接受市民及企业的涉外法律咨询。
2024年2月,合肥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选聘律师组建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公益服务团,组织知识产权律师开展疑难案件研讨10余次,为创新主体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应对提供智力支撑。
2024年3月,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与塞浦路斯SCORDIS, PAPAPETROU Co LLC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了京师·塞浦路斯海外合作办公室,为来往两国的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市级公证机构全面梳理涉外涉企高频公证事项,形成外贸企业公证事项办理材料清单,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公证、资质证明公证、法律文书上的签名公证等,落实“双休日节假日服务”和远程视频服务,提高企业参与涉外招投标、跨境贸易、国外设立机构等涉外商事活动的便利性。县级公证机构实行“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等举措,解决“上班人员没有时间办证”“异地不方便办证”难题,畅通办证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办证体验。
公证员在办证过程中还主动作为送上“普法礼包”,助力企业应对涉外经贸法律风险。一方面,向办证企业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公证的要求,协助企业提前了解公证书使用地具体规定,并给出针对性建议,确保企业申办的公证书符合当地要求。另一方面,普及知识产权、涉外商事规则、RCEP政策(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对办证过程中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答复,协助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排查,加强涉外法律知识储备,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再一方面,主动收集企业在国外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风险点,撰写相关案例文章供其他企业参考,助力企业安全、便利、高水平“走出去”。
目前,全市有20家律师事务所、80位律师具有办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2024年合肥市共办理涉外公证10679件,占全省涉外公证办件数的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