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直通两会】四位厅长回应热点问题畅谈民生实事
来源:记者 吴文珍 阅读量:10000 2025-01-23 16:23:51

本网讯(记者 吴文珍)1月21日下午,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后,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赵明、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汪谦慎、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亮相第三场“直通两会”活动,就科技创新、提振消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热点,回答记者提问。

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赵明

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赵明介绍,2024年,我省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64.7亿元、居全国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位。企业研发投入首破千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三大科创高地成效显著,“祖冲之三号”“天元”量子模拟器等重大成果接连涌现,量子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发展,量子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居全国首位;以市场化模式建设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快速推进,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深空探测实验室迈向新高度,“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

基础研究前沿成果丰硕,2项科研成果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九韶内核软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连续7年实现“进大于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超75%。

在科技创新争先进位方面,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万家,新增独角兽企业5家、总数达16家。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汇聚关联企业1.2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位,人工智能入选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科技创新专项担保金额升至全国第1位,科技创新再贷款、获批中央引导资金均居全国第5位。

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覆盖全省106家单位。科技零基预算改革有效放大省级财政资金效益,获国务院督查表扬。科技金融改革加速创新,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等2项改革举措入选全国科创金融改革案例。“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科研单位综合授权、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

省商务厅厅长 孙东海

今年将突出抓好扩大开放和提振消费两项工作

2024年,我省商务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推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升至全国第 9 位,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孙东海介绍,2025年,省商务厅将突出抓好扩大开放、提振消费两个方面工作。

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孙东海表示,省商务厅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全力稳外贸稳外资。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全力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二是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以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充分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设立一批境外商务服务网点,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三是优化提升开放平台。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们把提振消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孙东海表示,将重点实施商品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消费场景创新四个工程。一方面抓政策落地。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各市发放消费券,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另一方面抓项目带动。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重点商贸项目,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扩大服务消费,推广“人工智能+消费”,引入和培育一批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消费新地标。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汪谦慎

“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在全国推广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回顾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汪谦慎用“可圈可点”来形容。

2024年,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实施。全省批地21.72万亩、供地40.72万亩,分别位居全国第10、第11位。“特别是作为全国首家以省域为单位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竞争性出让矿产资源量10亿多吨、收益86.66亿元,‘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在全国推广。我厅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汪谦慎说道。

提及今年的工作重点,汪谦慎表示,将继续统筹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全力做好“保护”“保障”两篇文章。

“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汪谦慎表示,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管好用好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汪谦慎表示,将在用地保障上提质效,对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及优势地区、优势产业用地“应保尽保”“应保快保”。在空间格局上再优化,通过规划评估调整,释放更多经济发展动能。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资源增储上产。高效办成用地、用林联动审批等“一件事”,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曹哨兵

去年我省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有300多天都是优良天,大家能明显感觉到,现在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生活在合肥特别是巢湖周边的人们能明显感觉到,基本闻不到蓝藻的异味了。”曹哨兵介绍,2024年,我省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各项目标任务。

在空气质量方面,全省PM2.5平均浓度35.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2.2%。水环境方面,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2%,连续两年超过90%,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长江、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总体稳定。农村环境方面,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653个,累计治理3724个,治理率65.4%。“我们还整治了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恶臭异味、道路扬尘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5万多个。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7%,连续五年超九成。”曹哨兵说道。

“虽然环境质量在稳中向好,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我们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曹哨兵表示,今年要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超83.3%;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以上;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守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底线。同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严防“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及清洁能源替代。

曹哨兵表示,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支持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文旅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确保谁保护、谁受益;深入推进生态损害赔偿,推动谁损害、谁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