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提出“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与议案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记者 吴文珍 阅读量:10000 2025-01-24 16:05:58

 

1月22日晚,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3位省人大代表围绕省政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紧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自身履职情况,谈感受、话发展。

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于振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科技打头阵,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代表,今年两会期间,于振中带来了一系列与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关的建议。

于振中建议,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协调机制,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成果法律化。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成果转化效益等作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优化职称评定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扶持,鼓励增加研发投入。在各方面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中试孵化平台建设,鼓励多方联合建设,提升机构中试孵化功能,加速成果产业化。三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成果转化支持,设立多种类型基金并设置不同考核指标。设立专项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信贷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创新、市场洞察、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等多个方面。成功的转化往往依赖于多方协作,包括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于振中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需要解决好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匹配、知识产权保护、资金获取、产业化能力、法规遵从、商业模式构建、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新药研发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 王育才

“在药品集采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除了新药研发领域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外,现有药品的质量也逐渐出现了隐忧。”两会期间,王育才结合在医药领域的调研成果,提出了一份《关注药品集采背景下药品质量隐忧与新药研发困境的议案》。他建议,在集采评审指标中,弱化价格单一指标的权重,增加药品质量、企业信誉、研发能力等综合考量因素。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监管等手段,确保中选药品质量可靠。同时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控药品质量。

新药研发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王育才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新药研发,设立专项新药研发基金,对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补贴。同时出台政策专项支持创新药企科创板上市。

身兼多职的王育才就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优化高校学科设置,使其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高校应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动态调整学科布局。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锻炼。其次是强化产业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吸引人才汇聚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最后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桥梁,承接高校科研成果,并与企业合作开展中试和产业化转化。企业将市场需求反馈给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科研方向。”

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韩东成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的2024年成就和2025年的工作重点,韩东成表示,自己“倍感振奋”和“充满期待”,“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将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为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韩东成带来的议案中,有两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分别是《关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议案》和《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质生产力主导产业纳入“十五五”规划的议案》。

韩东成建议,要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充分发挥安徽在新型显示、量子科技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加速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新业态,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韧性。完善人才与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立覆盖研发、产业化、市场化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和加强区域协同,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助力安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韩东成认为,要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创新,需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具体而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研发经费、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奖励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依托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我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记者 吴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