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天绚丽的滤镜散去,小雨淅沥中,周边黑寂一片,唯有长丰县吴山收费站被车辆灯光照得格外明亮耀眼。
1月24日20时许,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大队长孙伟和同事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警笛声久久回荡,红蓝灯闪烁不息,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高速公路上,满载乡愁的车辆呼啸而过,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如火如荼。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这几年交警高速四大队管辖公里数越来越长,责任区的线路从7年前的不到50公里,逐渐增加到如今的60多公里。
行驶在路上,雨越来越大,风夹杂着雨点敲打在车窗上,在我们眼里多了一分诗意,但对高速交警而言,这一路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未知。
“辖区共有铁路桥、庄墓河大桥、瓦东干渠桥等3座桥梁、仅蚌合高速杨庙至长丰南道口这段就有16个弯道,1个枢纽,这些都是雨天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和点位,我们先上去看看情况。”坐在副驾驶上的孙伟,眼睛一边盯着路面,一边对记者说道。
行驶近30分钟,前面车道出了一长串红色尾灯。
“年前,从长三角往北走的车,必经我们辖区。2车道的滁新高速和3车道的蚌合高速在长丰枢纽段处汇合后,道路变窄,5股车道的车需‘挤’进两车道,再加上春运车流量大,通行也变得缓了。” 拉着警笛,巡逻车从应急车道开至车道汇入口处停下,此时已有一组同事先期到达正在处置。
下了车,两组人商量了下,放好防护措施,孙伟和同事站在风雨中,手里挥着指挥棒,嘴里不停喊着:“注意安全,保持车距……”
等到十几分钟后,看着车流量逐渐平稳,孙伟和同事才撤了下来。
上了车,脱下帽,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孙伟说道:“车辆行驶放缓后,驾驶人容易分心,巡逻警车车顶新装的绿色射灯辐射范围广,再加上我们的指挥,提醒过往车辆驾驶人专心驾驶、安全通行。”
说话间,他的对讲机响个不停。
“长丰南道口有车正在处理事故,我们去看看。”这边刚忙完,巡逻车又上路了。
下了道口,4辆事故车靠边停放。“你们对事故认定有异议吗?你追尾了前车,需负全责?”面对事故处理民警高磊的询问,双方驾驶员表示无异议,见状他开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处理完第一起事故后,高磊又转向第二起事故的驾驶员,这依然是一起追尾事故,前车的尾部凹陷的一小块。
双方车主对事故处理无异议后,在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10分钟不到两车又重新上了路。
“春运开始后,路上车多了起来,事故多以追尾、剐擦为主,小事故发生后,责任明确,双方驾驶员没异议,车辆可移动,可就近下高速到长丰南道口或大队队部进行处理。”高磊告诉记者,两个事故处理点,方便事故驾驶人,尽可能快速将事故处理,继续赶路。
了解到事故处理情况后,巡逻车又调头重新驶上路,下一站是杜集服务区。
车行驶在路上,孙伟和同事张新园也打开了话匣子。“这离年关还有好几天,路上的车比前几年多了不少,这其中就有各式各样的新能源汽车。”
提到新能源汽车,春运路上服务区里的充电桩也成为香饽饽。下雨天,充电安全也不容小觑。
查看充电设备、提醒充电安全、念叨注意事项……下了车后,孙伟秒变“婆婆嘴”。
这边刚说完,看到几条车道外依次停放的大货车,孙伟又迎了上去。
敲敲车门,驾驶员摇下车窗,孙伟问清来路和归途,这次叮嘱的是“4小时行车后,别忘休息20分钟”。
服务区里风急雨大,孙伟一辆一辆车叮嘱着,一遍一遍说着行车注意事项,最后都不忘加上:“新春快乐”。
一圈车巡下来,近4个小时后,孙伟才重新出现在队部里。
脱下湿透的警帽和被雨水刷得透亮的雨衣,距离第二日零时还差10分钟,坐在大队指挥室里,孙伟开始了视频巡逻。“大队新上了结冰监测系统,这几天气温突降,辖区几座桥梁咱们要留意。”
春运如同一条纽带,把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联系在一起,让相隔万水千山的家人团聚在一起。
为了这趟回家路,合肥交警部门针对辖区8个道口及18个重点路段实施精细化管控,制定“一点一策”“一段一策”方案;与“一路多方”加强交通态势监测、信息共享,并通过远端预警、近端疏导、分流绕行等措施,最大限度确保道路通行顺畅;强化“警、保、医、消”联动,会同保险部门深入推动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增设快处快赔服务点;联合消防部门,在重点道口、服务区定点值守;对接市卫健委,开辟救援救治快速通道,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零点的钟声敲响,屋外渐渐复归宁静,指挥室却依然灯火通明。
与路相守,疏堵保畅。(记者 李斐 于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