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东
还在读中学时,我就被高尔基的诗给迷住了,一本十六开的《春天的旋律》,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虽然年龄小,我还不理解《春天的旋律》中的各种鸟儿所指代的社会阶层。也不理解这些保守派、反动派的“鸟类 ”,但书中那些充满着灵动和拟人化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朦胧中我陶醉在那些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文中——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飞翔,发出高亢的叫声,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勇敢和坚定,像春天的旋律,时刻流淌在我心间。
我的那本破烂的《春天的旋律》遗落在了祖母的房间,因为过于破烂,竟被祖母当成废书收拾后,投入到灶台里的熊熊烈火中。
大学时,我三天两头去城隍庙旧书摊,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到了旧书摊。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其中,呵,竟然是《春天的旋律》!
该不会有另一种《春天的旋律》吧?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我又想起了祖母那一灶焚书的烈火,那化成袅袅炊烟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旧书架伸出手去。
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春天的旋律》。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只见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斜眼注视着我。
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先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
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这小姑娘难道像我一样喜欢高尔基,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声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吗?”
“谁的书?”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留着好看胡子的苏联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咯咯地笑了。
啊,还真是个熟悉高尔基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高尔基,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诗的世界!然而,面对这样的小学生,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春天的旋律》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收藏了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
旧书摊上的那次邂逅,留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强烈。我不知道那个小姑娘的名字,甚至没有看仔细她的容貌,但,她从此却常常地闯到我的记忆中来。当我在城市的街头看着那些吸烟、无聊、踯躅的青年,心头忧郁发闷的时候,当我在图书馆读着那些枯燥的专业书而茫然的时候,她,就会悄悄地站到我的面前,眨着一对明亮的眼睛,莞尔一笑,把一本《春天的旋律》塞到我手中,然后,是那唱歌一般带着刚变声沙哑悦耳的声音:“这是一个苏联老爷爷的书,给你吧,我家里还收藏着一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