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战鼓催征。自2月6日起,淮南市人民检察院连续举办2场专项业务竞赛,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业务条线,两级检察院108名业务骨干参与笔试、答辩、模拟法庭等实战测试辩论,最终决出业务标兵、办案能手等35人次,这场“开年即开赛、起步即冲刺”的岗位练兵也为淮南检察机关落实以实战化路径贯彻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写下了生动注脚。
以赛为令力争冲刺“开门红”
2月6日,节后开工第二天,“清风淮检优公研学营第一期·暨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便拉开战幕,比赛分设2个赛场,重点考察刑事检察工作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高检党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新理念情况和实务办案能力。
竞赛采取学练一体的方式进行,邀请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李勇、全国优秀公诉人杨阳讲解审查实务与公诉人出庭技巧。58位选手在8个半小时的笔试中,面对模拟案件卷宗,按要求制作审查报告、法律文书、撰写检察策论,全面展示自身综合业务水平。
此次通过竞赛练兵的方式以赛鼓劲、以赛育才、以赛促建,不仅树立了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同时,推动队伍作风和办案能力全面提升,客观评估工作补短链长。记者注意到,此次比赛,两级院积极主动参与,参赛人员中既有五十多岁的业务老兵、也有初入检察机关的毛头小伙,还有基层院干警克服手腕伤病困难坚持参赛,并在笔试环节取得全场最高分。
服务大局吹响护航“冲锋号”
据了解,此次两场竞赛主题紧扣“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突出检察机关主责主业,引领全市检察机关以昂扬姿态吹响新一年服务大局、护航发展的冲锋号角。
这场刀刃向内的能力检验,与淮南市检察院节后首日召开的述责述廉务虚会形成呼应,把“大学习大比武大调研大落实”的新要求传导至赛场、落实到锻造高质效履职“硬本领”的行动上。此次竞赛在全面梳理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准执行、公益诉讼调查取证等实务重点考察,把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的“科技强省”要求具化为检察队伍的“数字检察”办案能力提升工程,让每个案例都成为培育新质法律监督生产力的试验田,侧重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工作,考察检察人员侵权线索双向移送机制,严惩侵犯商业秘密、专利盗用等犯罪理解与把握能力。
针对全市“双招双引”暨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竞赛还设计了紧贴助力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案例题目,要求选手结合案件办理,提出依法追赃挽损措施和运用检察建议完善内部管理方案,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引入“实战方法论”。
谋篇全年明确检察“路线图”
“我们要把市委‘新春第一会’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让每项检察职能都成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螺丝钉。”市检察院刑事检察分管领导介绍,这种“练兵场”与“主战场”的无缝衔接,源于市院党组对“四大检察”融合发展的战略谋划。在优秀公诉人竞赛模拟法庭辩论环节中,选手们围绕“张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受贿罪”这一辩题,聚焦“新春第一会”主题,围绕案件定性,就经济犯罪与经济秩序的破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如何有效做好法律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证,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理清思路。
“竞赛不是终点,而是全年工作的发令枪。”淮南检察机关还通过务虚会等形式,进一步明确2025年“四大检察”协同发力“路线图”:刑事检察提质效,规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点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金融安全;民事检察强监督,深化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探索“支持起诉+社会救助”机制,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行政检察破难题,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强非诉执行监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公益诉讼拓领域,聚焦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探索安全生产、文化遗产保护等新领域案件,守护民生福祉。同时,全市检察机关还将不断创新机制,坚持数字检察与人才强检双轮驱动,运用法律监督大数据平台,通过类案分析模型发现监督线索,推动监督模式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转变。(本报记者 徐奥萍 见习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赵武 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