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基层治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此处的“一杯茶调解法”独具特色,成为了矛盾纠纷化解新方式。2月9日下午,濉溪县临涣镇迎来了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调研团队,对“一杯茶调解法”展开调研。
调研团首先对当地的习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进行了初步了解。作为一座千年古镇,临涣的茶馆文化源远流长,以棒棒茶闻名,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茶文化的气息。据了解,临涣茶文化在唐代便已蓬勃发展;到明清时期,茶馆已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当地群众仍在延续着“吃茶讲理”的传统。
10号上午,作为“一杯茶调解法”创始人的王士宏在调解室向调研团详细地介绍了该调解法,其核心在于以茶为媒,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分为“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这七个调解步骤。调解员以喝茶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平复矛盾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引导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解决纷争。这一方法在当地有着显著效果,对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10号下午,调研团在南阁茶楼见到了村书记李书娟和调解员陈文章,并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据李书娟介绍,自“一杯茶调解法”推广以来,已有效调解数百起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3%以上,调解过程中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争取在源头上将矛盾化解。
专访结束后,调研团来到濉溪县人民法院,还实地探究了法院在“一杯茶调解法”的基础上打造的特色调解平台“和谐茶室”。通过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调研团知晓了和谐茶室是法院借鉴“枫桥经验”,依托当地茶馆“说事”,“评理”功能而创立的。和谐茶室不仅有接地气的调解形式,而且能有效发挥当地乡贤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还能够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该茶室自成立以来,在纠纷化解方面有着显著成果,调解工作也被评为“安徽法院第三批文化特色项目”,在社会上饱受青睐。
调研团对“一杯茶调解法”的创新与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认为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因地制宜的发展新的基层治理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居民矛盾纠纷,提高社区和谐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调研团队员们纷纷表示,基层治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临涣镇“一杯茶调解法”的创新实践,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展示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为现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赵正溪 王梓丞 吴佳敏)